目前分類:批判 (1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天跟一群朋友到「反台南鐵路地下化東移」自救會蘇會長家,聽他們分享事情發生的經過、他們的訴求、心情歷經什麼轉折。

之前,我讀網路上的公聽會文字紀錄、新聞報導、自救會訴求時,最直接感受到的,是政府與自救會雙方立場與需求的不對盤,關於「原計畫」與「變更計畫」的各自堅持,以及「公共」與「私人」之間的各有道理。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想,偏見或歧視,追根究柢都源自認識不足,或沒有機會認識。

不管是什麼對象,找到為自己發聲的管道,讓故事說出來、找回自我詮釋權,我相信這是讓我們學習看見更立體的一個人、一群人的第一步。
 
從這個起點,就有機會拓展看見世界的視角,進而有更廣宏與同理的態度選擇。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個充滿爭議的公共議題,沸沸揚揚,我報名加入行動劇團隊,希望透過參與表達關心與聲援弱勢。

剛才收到自救會發言人寫的行動劇劇本,讀完後,心情忍不住複雜起來。

這是一個充滿情緒的劇本。
 
看完劇本,我最直接的想法是「不太妥」。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看過類似文中提及的《革命内幕》 紀錄片,看到委內瑞拉遍地社區以自己的自治力量,有態度地討論地方公共事務,婦女、小孩、老人、青少年、壯年都穩穩坐著討論社區大小事,拒絕認為政府官員比自己高貴,真的讓我印象深刻。
 
草根人民的力量,我真的明白大眼睛對土地、國家的熱情。
 
---------------------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今天中時的一篇社論,我寄了出去,寄給勞委會主委及行政院院長,並寫下我的心聲。

我感到無力及生氣,因為一直在不同層面目睹政府的無感,放任政策以明顯不公平的標準「照顧」人民。

我希望上位者反思:目前的政策是否真的符合正義,政府是否真的積極為相對弱勢的人民謀福祉。

政府執行政策的態度與方式,彰顯他們看待自己身為服務公眾的角色,老百姓清楚看在眼裡,也將記住其所言所行。

我要求當權者思考什麼是百姓真正需要的、什麼是真正重要的,然後請務必具體行動,為民服務。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過上週末數場廢死演講,加上柯老師在黑蝸牛分享自己服刑的經驗,今天讀到這篇特別有感覺。
可參考文中對人權「無差別性」的提醒。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昇佑

    「死刑廢除」的主張之所以難為社會共識,從來都不是各種學理上的論據充足與否的問題,而是在社會道德情感上能否被接受。不可諱言,在人們素樸的道德感和正義感中,「報復」向來都是體現「正義」最直觀的方式,因此,面對那些惡行重大的犯罪者,人們很容易就會認同唯有處以「死刑」,才是對受害者家屬「公平」的方式。

    這種由同情受害者家屬心情出發,從而認同「報復式正義」的力量,大到可以不顧歷歷在目的枉死冤案,仍堅持為了弭補受害者家屬的創傷,死刑是必須存在的,那怕誤判冤死難以避免,也是不得以的必要之惡。這樣的思維一直普遍存在社會上大部分人的心中,假使廢死論者不能突破這種心理,那麼就算廢除死刑的主張再怎麼有道理,恐怕也難以讓社會大眾聽進去。因此,廢死論者或許正應該試著從「同理」受害者家屬的角度出發,自我反思,是否廢除死刑的主張真的像他們批評的那樣,太沒「人性」、「蛋頭」,竟然為了「壞人」的「人權」而漠視受害者的「人權」?

    於是,向來主張廢除死刑的我,開始反思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站在同情受害者家屬的立場,我是否還能接受廢除死刑的主張?想了想,我的答案依舊是肯定的。而且,正是因為我深度同理受害者,所以更清楚受害者家屬需要的不是將加害者處死了事。

    事實上,不需要太複雜的同理心,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受害者家屬強烈地希望加害者接受死刑制裁的念頭。然而,假若我們就因此贊同死刑,真的就是同情受害者嗎?或者這只是廉價地出賣了我們的同理心?例如某位網路上赫赫有名、支持死刑的宅神,便在其部落格中,列舉了諸多受害者家屬如何因為家人無辜被殺害而陷入無盡痛苦、乃至生活陷入困局的種種故事報導,並以此為基礎主張加害人必須處以死刑才是「正義」的實現。到底,這樣的說法是出自於哪一種「同情」的心態?這看似有理的「邏輯」,背後究竟有什麼問題?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去帶劇場課,幾位夥伴臨時請假,只有4個人來,於是我們坐著聊天。

本來在聊社會事件,後來不知為何聊到我的婚姻大事。 

(她們都是人妻人母)

U 妳現在30初頭要趕快加把勁,否則過了35歲,可以介紹的對象就變很少

 幾位朋友在30初頭時就是因為錯過機緣(詳述過程)現在仍然小姑獨處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見自己

兩天培訓,我深切感受到護理人普遍對工作的深刻使命感與熱忱。

就算出走了很久、或在不同領域工作,仍然關心線上的學姐妹、回來幫忙發聲;就算身心因承受不了環境的壓迫煎熬而離職,仍覺得自己「背叛」了病人、同事、使命感,眼裡充滿罪惡感的淚水。

課程影片中,我看到護理人員舉手發誓的畫面,有種震撼:

余謹以至誠,於上帝及會眾面前宣誓: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字最大化的罪惡

培訓第二天主題:血汗醫院的政經分析,與醫護人員的勞權悲歌。

聽完醫改會前任研究者的詳盡解說,我對醫療產業追求利潤化的成因與現狀,有比較多具體的認識,同時不禁感到巨大的無力。

 資本化、市場化、商品化的運作邏輯,在全世界瘋狂實行,若把「醫院」兩字抹掉,換上其他詞也完全合乎條件:糧食、水、石油…;而後端被壓迫受苦的人都是老百姓。這提醒我,世界上太多事共通而恆久不變,包括壓迫、包括受壓迫的掙扎與苦痛。

想起讀大學商學院時,大一最痛苦也最困惑的一件事,就是為何必修科目幾乎都跟數字有關?「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個警世明咒,不斷地在耳邊響起,影響著我們看待事情的觀點。我很好奇,企業由「人」組成,「人」的學問應該是企業管理很重要的根基,可是為什麼從「人」出發的科目這麼少?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以「綜觀」面對「個體」

此外,除了我們勞工組,其他兩組呈現的抽煙者(女性、青少年),也揭露「抽菸」背後的複雜成因可能是為了紓解壓力、社交符號、建立認同、彰顯自由...—若再往下探討,又看見更複雜的結構元素—性別意識、階級不流動、僵化的教育體制讓學生沒有適當出口、資本主義利潤最大化的競爭思惟等。

所以,「抽菸」,是上游諸多複雜元素,在中游重重交織形成影響,到下游被具體呈現的一種個人外顯行為。它是一個「果」,形成有其「因」,如果進社區做公衛教育,只看見抽菸這個行為、只聚焦如何根除這個動作,而沒有嘗試以各種層次認識吸菸者的生活脈絡,或帶著組織思維與相關力量結合,嘗試作長期、多方面的鬆動,那麼公衛教育跟社區民眾的距離可能會是遙遠的,因為進行的出發點跟模式沒有真正跟這個人的現實站在一起,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扼止外在病癥為目的,卻不觸碰背後更深層的病因。

我在課堂上分享上述的感想後,課後衛促會的L跑來跟我回饋:目前台灣的主流衛教,的確很難跳脫純宣導、行為矯正與根絕的模式,除了衛教的養成過程較少結構思維的訓練外,我想這也跟整個政府對公衛的不夠重視也有很大影響。

看來,貧瘠的系統性觀照訓練,在各個領域都差不多,公衛如此、學校一般教育更是如此。我自己也是一直到將近30歲,才對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開始有所察覺,如果不是一路上的貴人給我刺激,我很可能一輩子都安然過著只看生活小事、世事於我何甘的生活。想著這個政府的短視、不作為、平庸與無能,讓人民的長成與整體環境愈來愈陷入侷限,我真的有滿肚的失望與無力。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不是天秤颱風來湊熱鬧,我人已在馬祖放鬆五天。

正因被迫臨時取消行程,我乖乖待在家翻譯Boal的「被壓迫者美學(連趕兩篇眼茫茫,但很有成就感耶)還不小心看到衛促會的公衛教育種子師資培訓訊息。

一看到主題是「剝削有理,穩賺無罪?—擴大利潤再生產下的醫護血汗與弱勢悲歌」,我馬上就報名了。

之前在醫院帶一群護士朋友進行劇場課,討論過她們的工作型態與龐大壓力,後續我保持關注醫護人員的勞權抗爭,我想更進一步了解。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譚蕙芸:學生要向政府說不——加拿大模式國情教學


明報專訊

近日政府硬銷國民教育,無所不用其極,其中一招叫做「國際慣例」。

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長郝鐵川上周在微博稱,西方國家在中小學也搞「洗腦式」國民教育,香港做是合乎國際慣例。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林小芭與蔡丁丁

今年5月底,全球農民草根團體「農民之路」(La Via Campesina)

[1] 東亞與東南亞區域祕書處的Haesook,與青年部主任Yakub來台參訪。前兩年農民之路已陸續邀請台灣青年與農民至印尼、韓國、越南等地,參與青年會議與區域年會,農民之路知道台灣圈農地、搶農水的情形相當嚴重,於是安排此行,認識台灣抗爭農民們。明年初也將邀請台灣農民主辦區域會議,促進台灣農民與全球農運的密切交流與合作。

關於這一個禮拜的參訪台灣行程,可參考「上下游新聞市集」的串寫記錄。我們就不再重覆描述活動細節,而想在此分享交流所引發的一些心得與沉澱。首先想說的是,Haesook與Yakub (以下簡稱農民之路) 此行參訪的首發行程是在竹東二重埔與三重埔的徵收區。那天,當地自救會會長劉慶昌帶我們走訪二重埔湧泉,並親自說明此處為地塹交接處,地底湧泉豐沛,終年不歇。這股沛然涓流的湧泉彷彿此行的最佳寫照:在不同文化、背景知識與運動經驗的交遇之處,也正是能量匯淬、靈光激盪的神會時刻。行程中,農民之路代表的幾處輕聲提點,聽來卻都有如當頭棒喝,而且棒棒相叩,隱隱指出一條以農為本而從資本主義突圍的實踐可能,讓我們再三思索之餘,也忍不住想來獻曝分享。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女性主義作家張小虹(鄧宗弘攝)

 談起流行文化,問張老師是哪個人的粉絲,她思考片刻笑說﹕「我們這個年齡要迷些什麼很難呀!」然後她補充說,她是張愛玲和吳爾芙的粉絲。 

明報專訊】我該如何描述妳的美?

是否從妳的外表、體態、五官、談吐、衣著、姿勢着手,為妳溫柔地包覆各種形容美麗的詞語?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前,有一個地方住著一族叫泰坦的巨人。這些巨人不但性情暴躁,而且無法無天--他們總是自相殘殺,甚至還跟眾神之王宙斯作對。

    泰坦中有一個名叫普羅米修斯,他是巨人中最聰明的,時常思考將來會發生什麼。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喜歡這篇文的切入方式,從制度談到價值觀,再談到複誰的情感需求。

身為一個看似自由的「人」,如何反思我們的每一個選擇,是否出自已身真正的渴求?還是只是順應了某種被架構出來的「假需求」?

 

如何愛

明報 – 2012年4月22日星期日上午5:20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女人說 系列一:勇敢出擊 才能改變未來

2012-2-07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
 
在1月寒冷的天氣中,Tipus手持標語,與共同參與抗爭的伙伴們一起站在法務部前,要求政府尊重人民集會遊行的自由。她將印有「Stop警察/國家暴力」字眼的貼紙撕下,貼在法務部的門口表達抗議。

2011年12月,阿美族大港口部落族人因「封冰箱」行動封路抗議豐濱鄉公所失職怠惰,遭受警方傳訊。1月時,Tipus與人權團體一同前往法務部門口抗議,警告政府各部門別濫用惡法干涉人民言論自由。這不是Tipus第一次走上街頭表達訴求:「其實我的族群認同覺醒得比較晚,是從研究所才開始。」

民國72年次的Tipus是出生在花蓮吉安的阿美族人,目前在台北的NGO團體工作。她說,雖然在花蓮出生成長,但她的求學過程中,卻經常碰到班上只有她一位原住民學生的狀況。所以,原住民家庭與學生最常被問到的問題「補助與加分」,她是被從小問到大。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4-05 20:52 作者:謝宏偉   立報

近期以來,在屬於藏人文化圈的大西藏地區,已接連發生多起自焚事件,至本文寫作之時,已約有30名藏人自焚(註1)。這些男女自焚者有些是藏人僧侶,有的是一般民眾。這些事件引發多起藏人大規模抗議,使得中國殘酷鎮壓,造成不少死傷。

不可否認,自焚的確是種非常極端的抗議形式,個體藉由對於自我肉體的極度殘暴,來控訴外來權威的極度殘暴。對於一般人而言尤其難以想像,是怎樣的人權與文化、信仰壓迫,才引燃在雪域高原上接二連三的義怒之焰。

圖博議題在台灣是媒體弱勢,自焚事件難以在主流輿論環境裡引起關注,在言論嚴厲管控和大漢沙文主義猖獗的對岸更不用提。這種中國政府在藏區的高壓政策所引發的極度血腥,在本地畸形的媒體環境下,自焚的藏人自然不會比被毆打的司機來得可憐。尤有甚者,不斷有人質疑這種抗議方式的正當性,斥為極端的宗教迷信者有之,佛教徒指責違反佛教教義者亦有之,甚至於演變為對藏傳佛教的攻擊,將其形容為一種極度扭曲的異端迷信。

自焚本屬極端,自然不可鼓勵,且達賴喇嘛和藏人作家唯色都不斷呼籲停止自焚。然而許多人對藏人自焚的質疑卻極度無同理心,由於連續性自焚本質上的駭人聽聞,普通人難以想像,也沒有身處如此絕望境界的經驗,難以想像就無法切入了解,難以了解,也就不想了解,而不了解,就會譴責質疑恐懼。對於大眾難以了解的邊緣性事件,主流媒體也不會想深入瞭解。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玉慧   2005.02.18  中國時報

他們長得那麼好看,簡直就像電影明星,他們有的是才華,懂得藝術和生命,他們才二十歲,都是大學生,但卻一點都不畏懼犧牲自己的生命。而這世界因他們二人的死亡而完全改觀,從前,在他們所處的世界似乎沒有愛和勇氣,他們二人付出一切,讓後來的人知道,是的,世界並不是這麼冰冷無情。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