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想,偏見或歧視,追根究柢都源自認識不足,或沒有機會認識。

不管是什麼對象,找到為自己發聲的管道,讓故事說出來、找回自我詮釋權,我相信這是讓我們學習看見更立體的一個人、一群人的第一步。
 
從這個起點,就有機會拓展看見世界的視角,進而有更廣宏與同理的態度選擇。

------------

走出生命幽谷 精障者說自己的書

2012-11-12  中國時報   朱芳瑤/台北報導

 

 

 《馬拉松般的三個月》、《精神疾病不是魔鬼》、《我是智能障礙者,但我會思考》…這些是「書」不是書,而是精神障礙者用說書方式,呈現他們生命故事的「真人書」!伊甸基金會成立「真人圖書館」,周五起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誰.傲慢與偏見」活動,邀請大家透過與精障者面對面,閱讀他們的人生故事。

 「真人圖書館」從丹麥率先發起,逐漸推廣至多個國家,透過面對面的溝通與理解,打破社會大眾對特定族群的歧視和誤解。但提供借閱的不是「書」、而是人。「真人書」的主角通常是被社會貼上標籤的人,例如同性戀、性工作者和街友等。伊甸基金會最近把這項概念推廣到國內精神障礙者,希望化解國人對精障者的誤解與偏見。

 伊甸基金會社工員屠安琪觀察,許多民眾對精障者存有偏見、懼怕、不理解,最主要是受到媒體的誤導,以為精神障礙者都是危險分子、不定時炸彈。伊甸基金會社工員廖福源表示,有次參加企業與身障團體的座談,坐在身旁的銀行主管,雖熱情表達願意雇用身心障礙者,但聽到是精障者時,卻又面露難色。

 廖福源在輔導精障者就業時,也常遇到雇主不知如何與精障員工溝通,凡事都要就業服務員居中傳話;面對精障員工犯錯,也因擔心他們情緒失控,不敢適時糾正,完全無條件包容。廖福源惋惜地說,這麼做反而讓精障者無法體驗一般人的生活,追根究柢就是因為大家對精障者認識不足,或沒有機會認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梵 的頭像
    林梵

    此處即彼方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