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批判 (1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讓責任制走入歷史:我們需要當代「8小時工時制」鬥爭

蔡雨辰 — 週四, 2010-10-14 20:26

文/陳柏謙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間】幸運兒  
 
文/張娟芬 (知名人權作家)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天參加「新文化頭殼講座」(討論台南各式議題的系列講座),一共有四位在台南居住超過15年的外籍人士,分享他們對台南的想法與建議。

 

其中一位住在台南20年的日本老師,以銳利目光犀利地提出他對台南的種種觀察與想法。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10/14 聯合報】@ http://udn.com/

智利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聶魯達,在回憶錄中曾經表示,他一生中獲得過最榮耀的勳章,是去到一個礦場,渾身黝黑的礦工從礦坑中爬出來,看到他,接受他伸出的友善的手,緊緊握著,說:「我認識你」。

礦工認得他,讓聶魯達驕傲地確認了自己作為一個「人民詩人」的身分,比什麼都更有價值。在智利,礦坑礦工傳統上有著高度的象徵意義。因為礦坑深入地底,在不見天日的礦坑中工作如此辛苦、如此危險,更因為礦業,尤其是銅礦,對智利的經濟意義如此重大。

銅礦出口,最巔峰時曾經佔智利出口總額的七成以上。而且,開採銅礦的歷史,最遠可以溯及歐洲人剛到南美洲的17世紀,目前智利境內很多礦坑開採的時間都超過了一百年。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10-10 新聞速報  楊索(作家)

     工作貧困族(Working Poor)已經是普世議題。將近400萬名的美國女性(1998年資料),因社福制度修改而被迫進入勞動市場,她們如何靠時薪6至7美元生存?

     美國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是知名的女性主義者,為了探究缺乏專業能力的人如何靠薄薪過活,這位生物學博士化身二度就業的婦女,前往佛羅里達、緬因、明尼蘇達等州的城鎮擔任女侍、旅館房務員、清潔工、看護及大賣場銷售員。

     事後,回到真正的社會位置時,芭芭拉自問:「那個曾經通往底層生活的兔子洞,竟如此突然而完全地在我身後緊閉,這點令我相當不安。你曾經在哪裡?做了什麼?」這項質問,多少意味上層中產階級的罪疚感。

     在那個已關閉的世界,57歲的芭芭拉趴在地上抹地板、滿頭大汗應付點餐客人、不斷折疊賣場衣服。她經常吃速食(有時是沒時間吃飯),她住在沒有紗窗、廚房,只有一張床的汽車旅館房間,夜裡不敢闔眼入眠。一份工作不足以租屋,必須兼差才能打平。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英的兒子到台北參與反台26線的抗議,舉著牌子的他看起來充滿堅定的力量。
孩子對大自然的保護之情,政府有沒有能力聽到?
不能講人話的山與海,政府有沒有能力了解她們的存在並不是多餘的,並不是為了讓我們人類消滅的?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年,一個人單車環島,記得那天,一早從台東大武出發,騎南迴、爬壽卡,然後沿著車友阿瀚告訴我的這條沒有名字的「海邊路」,再接回台1線,紮紮實實地繞了恆春半島一圈,然後又一路騎抵潮洲阿芹家。

那天一口氣騎了179公里,騎了12個小時,中間只休息2次,一共不超過半小時,騎到阿芹家後,我倒在她們家三合院地板上,累得久久無法起身,這是我一輩子永遠都忘不了的一次自我挑戰。

我也永遠忘不了,正午豔陽赤熱,我騎在這條沒有遮蔽的「海邊路」,小小的路面,旁邊就是湛藍的海洋,被大太陽照得這麼清楚,空氣中甚至還有熱浪飄盪,有一些零星的人們在海灘上玩水。我踩著緩慢的踏板,低頭望著一路被壓在車輪下的,自己短短的影子,然後心裡不停地想著:「哇,真沒想到,竟然有這樣的一條路,海洋就在一旁,我離海竟然這麼近!」

那是一次難忘的騎程。

台灣這麼小,為什麼需要這麼多公路?為什麼要讓交通路線「便利」到一種不可思議的極致?多建一小段路,究竟可以節省多少時間?台灣人到底在趕什麼,為什麼想盡辦法要去省那短短的幾分鐘車程?恆春半島已經很瘦長,為什麼還是不放過唯一「無公路」的自然路段?難道台灣島就是「水泥島」?所有露出自然土壤的地方都該死、因為表示太落後?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文:陳豐偉

(本文網頁在 http://blog.eroach.net/index.php?load=read&id=275) 

少年殺手落網,講一句「台灣教育害了我」,就引起台灣媒體關注,名嘴討論,連宗教家、教育家也隨之發言說:「我感覺到他是被放棄的」、「學校沒給他成就感」。國中老師則指出家屬的教養問題。熱鬧了幾天,媒體焦點轉到花博。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archive/2010/09/14/538698.html


▲ 顧玉玲演講風采。(周月英/攝)

 

⊙紀錄整理:佐渡守/影像提供:顧玉玲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到最近,我才意識到「行動」原來可能是一個曖昧的詞—我認為的「行動」與別人認為的「行動」一不一樣?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標準、實踐程度,就算彼此的本心與出發點都是美善的,但當談論「行動」的面向落在彼此不同的象量時,孰好孰劣、孰積極孰消極、孰強孰弱、孰正港孰假仙....容易變成一場難解的紛戰。

堅持自己前方的理想,堅貞不移,是實踐者該有的基本特質,不過如果執意堅持質疑誰的行動比較進步或激進,誰的行動比較站在前線或顯而易見,我自己覺得那實在是件很累的事。

每個人的特質都不同,有各自的狀態與一定的侷限,我比較欣賞的期待是:每個人都「有心」參與社會,而且每個人都能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參與社會,而不是一味要求「所有人」都「一定」要怎樣怎樣才行。

正如同,常常聽到有人不欣賞「一人一故事劇場」,因為他們看見它「只」服務安全範圍裡的個人感受,但讓我每每不解的是,為何不反過來思考:如果一人一故事劇場可以把「個人感受」服務好,那麼繼續專攻加強是必須的,因為這就是它被發展出來的原始核心,但其實不需一味地去批評它或唾棄它,反而可以思考如何以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此項特質為基礎,進一步去發展它的更多可能性—無論是台灣在地化的轉化調整、型式的再思考與創新、或是與其他劇場類型的結合(以促進社會公共性的藝術傳達)....。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rom Sandie :

台灣身障者搭乘台鐵的經驗,請看、請聽 !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5/31 苦勞評論

文/孫窮理 (苦勞網特約記者)

責任主編:徐沛然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面這篇轉貼的文章,讓我想起自己大學在念企管類科系時,曾有一陣子陷入迷惘,不了解為何眼前這些學科,怎麼都感覺離「人」好遠。

企業不是由「員工」組成的嗎,不是由「員工」所轉動的嗎?為何我讀不到太多從「人」出發的思維,反而大都只看到「企業獲利最大化」觀點出發的種種「學問」?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學習成本控制、產品行銷(以促進銷售)、制度建立與維持....,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卻似乎從不讓學生學習思考「為何」要「管理」?「管理」的本質是什麼?「管理」對員工的意義與相互影響為何?甚至,「企業」的存在對於員工的意思是什麼?「員工」對企業的價值是什麼??

那時我覺得學校「教」給我的,沒有一項真正深刻觸及關於「員工(人)」的存在本質,我覺得「人」在「企業」裡的樣貌,似乎是模糊的,因為我在書上、老師口裡,只瞧見「企業利潤」概念的反覆現身,一切以此為依歸。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5-13  中國時報  莊佩璋


張曉風一跪,余光中出面聲援後,二○二兵工廠開發案頓時成為全國矚目的環保焦點。

不過,政府吃了秤頭鐵了心,吳揆反嗆:「假如台灣全部保留溼地,經濟還能發展嗎?」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黃懿慧 

(2010/04/16中華日報:http://reading.cdns.com.tw/)


 「把那知識丟給狗吃吧。知識把你的生活搞得不幸。你無論如何提高知識,一旦碰到現實,那知識反成為你的幸福的桎梏。」
 「知識會陷於吾人於不幸嗎?知識難道不是我們生活的開拓者?」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3-31 中國時報

文/夏鑄九(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3-28  立報

【記者陳威任台北報導】

 高雄醫大副校長葛應欽和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研究原住民痛風基因,在未徵得原住民同意前,向美國申請專利,引發醫學研究的倫理問題,國衛院宣稱「這是台灣獻給全世界的禮物」,但是做為研究對象的台灣原住民,又從中得到什麼樣的好處?

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27日在台北紫藤廬舉行一場「試管中的原住民:反思原住民基因論述與操作」文化批判論壇,討論基因研究對於原住民究竟是有助於解開生命的謎團?還是假科學之名強化族群的分類歧視?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3-29   中國時報 

    文/呂紹煒


          財政部才訂出五級房屋稅與地價稅課稅辦法,這是近年少數(或甚至是唯一)一個對富人加稅,有助稅負公平的案子,財政部提出的時機與方式都有值得肯定之處。可惜,在大家還「來不及讚美」之前,行政院長就把它打回票了。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轉貼自<莫拉克88news.org.>:http://www.88news.org/?p=3284

    文/Bernstein   on 三月 23, 2010

     

    前陣子應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邀請,到小林新村(其實就是中繼安置的組合屋)幫忙拍些照片,做為他們日後舉辦活動可用。拍攝活動暫告一段落後,我向重建發展協會借洗手間,不經意發現馬桶的旁邊,放著一張A4紙列印的文章。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利格拉樂‧阿烏(排灣族作家)


    3月初接到台灣原住民學院促進會的邀請,進行由行政院原民會補助的原住民重點部落評鑑,在短短兩個星期之內,就要跑完劃為「北區範圍」的20個原鄉部落,北從宜蘭南至南投縣市,扣除掉假日不得進行評鑑外,等於要在10個工作天內完成這項評鑑報告,平均每天至少要跑3個部落才行,把參與評鑑的委員們各個累到人仰馬翻。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