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教育學」讀書會讀完第5本書,下個月要啟動新旅程。
今天討論時我不斷哈哈大笑,笑到自己都不好意思;回家後才意識到:這3年共同閱讀、討論的過程,讓我對台灣教育(狹義及廣義)的弊病及不足,有越來越不同的態度。
周遭環境其實沒有大轉變,但我倒是在書中、跟夥伴的對話、以及自己的工作實踐中,一次次辨認出藏在我心中的「絕對希望」,它領著我看見了、理解了、然後繼續前進。一樣是聽聞光怪陸離的現象,我從之前的面目猙獰(怒!),漸漸變成現在的慈眉善目(?)。
「批判教育學」讀書會讀完第5本書,下個月要啟動新旅程。
今天討論時我不斷哈哈大笑,笑到自己都不好意思;回家後才意識到:這3年共同閱讀、討論的過程,讓我對台灣教育(狹義及廣義)的弊病及不足,有越來越不同的態度。
周遭環境其實沒有大轉變,但我倒是在書中、跟夥伴的對話、以及自己的工作實踐中,一次次辨認出藏在我心中的「絕對希望」,它領著我看見了、理解了、然後繼續前進。一樣是聽聞光怪陸離的現象,我從之前的面目猙獰(怒!),漸漸變成現在的慈眉善目(?)。
【抵抗全球化:世界社會論壇與政治新文化】
我:可否請Carminda聊聊自己的藝術文化背景在參與社會運動過程的角色或經驗?她對藝術參與社運有什麼觀點?
Carminda:謝謝妳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認為藝術是抗爭裡最有效的方法,因為我們可以找到超越理性的相信的東西。正因為是藝術,所以它可以觸及到人內心最裡層的東西,可以改變人的狀態。
【批判教育學讀書會】系列第3本:《希望教育學》
每每在讀書會碰面,桌面上各種生活經驗穿針引線,有時愈講愈遠但最後仍能繞回文本,文本跟生活是彼此的觸媒。
我分享今天讀到的新聞—日本考慮廢人文學科、加強培訓「高產能」的科學及職訓—身旁的教師夥伴(在高中教理工)突然說,曾經她也輕視人文,後來我們一起讀Freire的書籍之後,想法有了改變,現在她衷心認為人文是一個國家的根本。
因為接到一位熱血的「異類」老師的邀請,今天來到一個因為熱血而成形的圖書館,演講過程,台下同學們超過九成全程目光有神,頻頻大方發表想法,結束後擁聚而上的回饋或提問都閃著清晰的主體性,我在他們身上看到學校長期提供批判思維刺激的影響,同學對事情的思考顯得多元,也不怕表達觀點。
演講結束前,老師針對我分享到的圖博議題,馬上當眾朗誦了一首圖博詩人的詩,聽了起雞皮疙瘩。
我想,基層教育應該是一種最容易充滿挫折,但也容易有深層成就感的工作了,前提是有耐性,等待學生的吸收及長成。
今天在一個佛教修道場演講,台下的阿姨叔叔居士聽我分享【當劇場跟社區相遇】,非常專心,反應連連,眼裡露出嚮往,事後許多人主動過來說期待上課。這幾年時代真的變得不太一樣,人們對於參與劇場的接受度越來越高。
介紹「被壓迫者劇場」強調「劇場是每個人的武器」時,許多人提筆在筆記本抄下這句話,看到埋首的大家,我不禁心生神奇感受,不曉得這句話會帶來什麼樣的發酵
。
這學期有幸參與家齊女中「公民~一場思辨之旅」高一多元選修課程,明天同學將在園遊會中,輪番站在肥皂箱上,盡情大聲說出自己對生活及社會的看法,有空的人過去聽見她們的聲音吧。
【要爆炸的一天】
〔公民憲政會議—草根論壇]終於在台南打出第一棒。
我一直覺得法律、憲法很遙遠,但昨天在研討會獲得超乎預期的開拓。我覺得自己被拉起眼界,試著用法律界有邏輯且具體的方式,理解從〔議題]到〔價值觀]的上探路徑,既宏觀又細節。
今年去香港參加七一,熟朋友跟陌生朋友均說著香港回歸後,對社會情境每下愈況的沮喪。
面對巨大中國,香港如何期盼民主普選?依稀記得幾位香港朋友的悲觀嘆息,那種乾裂的擲地。
他們羨慕台灣至少還有看起來「民主」的選舉制度在運作(!),我百感交集。
視障朋友陳小姐在議員服務處舉行記者會,傳達她今年在台南市考教師甄選的不愉快經驗,試卷設計、代填情況、及監考人員的回應都跟她事前填寫的需求表不符,使她在考場痛苦地面對不適合的試卷,邊寫邊哭,最後交了未完成的白卷。
台南市教育局副局長出席現場,他的迂迴回應與解釋讓陳小姐忍不住委屈哭了起來,我看見她身旁的親戚一邊撫著她一邊跟著低頭拭淚,另一旁的男性親屬則全身緊繃,一臉憤怒,反駁完副局長之後,突然用力拍了王小姐的背一下(嚇了我一跳),他說:「不要哭,妳答應過妳的同學,絕對不哭的!」他的臉跟聲音都微微顫動。
想起賴市長曾經教訓南鐵青年:「妳哭就是不理性!」,為了反抗不合理的事而落下的眼淚不會只有這幾滴,就算成功阻擋淚水也不表示委屈就會自動變少。淚水不應被當成示弱,對我而言它更是抵抗的證據與力量。
七一遊行倒數計時,地鐵站湧現白衣人潮前往維多利亞公園!
沿路每當有主持人介紹台灣社運團體也出席現場,身邊香港群眾總會鼓掌得特別大力。一位剛認識的香港大哥指著前方飄揚的台灣勞陣及農陣旗幟說:「這會是中國共產黨最害怕的畫面:香港跟台灣的人民一起站出來!」
港/澳/台 社會運動發展研討會:
反新界東北開發的運動者說他們希望香港保有本土農業,在"馬寶寶社區牧場"推動永續農業的可能。政黨不要做"離地"的事。(在香港推本土農業就像登陸月球)
港/澳/台三地青年行動者分享在中國政權及資本因素下,各自的運動經驗、關注路線、映照、挑戰及反思。(最年輕的才17歲,已參與2年思潮)
英國「死刑專案」人權律師Saul Lehrfreund分析台灣政府在簽署兩公約之後,處理死刑的狀況。
「意外」成為今天與談人的佳玟老師,則以上個月剛被執行死刑的杜氏兄弟一案為例,讓大家了解本案令人昨舌的爭議細節。儘管充滿明顯瑕疵,法務部仍然執行了死刑。
座談結束後,我帶[台南一群人]進行內部工作坊,討論自己與死刑議題的關係,大家明明累的累、餓的餓,仍撐著雙眼一直待到快11點。
除了思辨,我們也需要有機會沈澱自己,以不那麼依賴口語的直覺媒介整理初衷及心境,讓價值觀與信念清晰,有機會走得長久。
(真心) 我真的想幫台灣新聞頻道報名金氏紀錄,項目當然是"全世界最沒有新聞的新聞台",100%保證得獎,台灣之光!!
示範案例(隨意路過電視前、隨手採集不困難:新聞記者敲門突擊網球選手在法國的旅館房間,進門後看她房間擺設,並請她分享打包秘訣。本條新聞大約持續了1分
鐘,誠意十足。(而且是「獨家」喲!)
(如果我想透過新聞了解她此次參賽的準備狀況或戰情分析就太強人所難,不可以這樣期待的知不知道)
支持死刑?廢除死刑?尋找對話的新視野。
今晚社大全促會在成大舉行街頭民主教室,以自經區為主題,邀請蔡培慧及林柏儀進行專家短講,談自經區對農業與教育的影響。
原本以為民眾可能寥寥無幾,沒想到竟也有50、60位社會人士與學生,最後一共分成五組討論圈。我們這組有成員純粹是路過要去買便當,聽到在討論自經區,不小
心就留下來,參與了2個多小時的討論。
開會看到一堆錦上添花的活動清單,公部門對推動「藝文資源」的想像說穿了就是不折不扣的都會中產休閒,都市是唯一看見的戰場,近在身邊的小鄉小鎮若想發生什麼事等有緣再說。一個一個台北來的知名團體總是活動亮點,那些單場就燒完的高額酬勞,如果可以轉成耕耘在地的長期資源,會讓我想熱烈鼓掌。
幸好志同道合的夥伴願意一起從縫隙中進行擾動,把資源不對等的區域拉進規畫,微薄之力想做大經費逃避的事。
有夥伴真的很重要,讓我們一再失望之際仍保希望。
一早看到報紙頭版說某大老闆對喪禮鬧場的立委很不滿,願捐錢罷免他,我心裡的頭版則說大老闆對其他惡行昭彰的政客怎麼就安靜不發一詞,罷免像是不存在的事。
大老闆一再親身示範"偽善"的定義,教會我們許多,台灣有他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