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批判 (1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王汎森(本文作者為中研院院士)

近代的物質文明,追根究底也是為了豐富人的生命而產生的,怎麼發展到現在變成好像是人文必須要盡可能與科技結合才獲得其意義

最近幾年,我常常需要針對臺灣各大學中人文領域的發展提出建言。但是,我能說的話其實非常有限,往往說過一兩次就覺得語塞。我最常提到的幾點是,要給在大學裏的人,一、有懶散的空間,二、有取之不盡的圖書資源(不管是本身的收藏、館際互借或數位資料),三、要有好學者或大師,四、要有充分的交流、閱 讀或討論的風氣,五、要有一種「勁」,或是內在動力。我過去一度認為《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似乎在說一種可以稱之為「心原力」,或ethos的東西,可以具體化為「勁」。但是近年來,我已經注意到「勁」固然要緊,可是政策工具也非常重要。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談的不是上述的問題,而是另一個現象。在大學中彌漫著一種風氣,希望人文與科技儘量結合。對於這一點我並無異見,譬如在一個計算機研究非常出色的學校,它的藝術系如果能用心發展電腦藝術,並突出成為一個特色;或是在法律方面發展科技法律,管理方面發展科技管理,確實順理成章。而且我個人也深切瞭解現代科技所造成的掀天揭地的變化,已經大幅地改變了「人文」的地景(landscape),逼迫人文學者進行深刻反思。

但是我對一種似是而非的論調卻不無疑問-在這種環境之下,人文學科的主要發展目標是與科技結合。人文與科技能水到渠成的結合最好,但是那不是人文的惟一目標。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Takiludun tu Bunun(山地人) on 三月 2, 2010 

其實平地人都太不了解我們布農族的思維了;不管是三不運動還是五不要求,大多數人要他短暫時間的配合我們以前沒有的習慣還ok,但是長時間的話,我可不敢保證三不運動還是五不要求,會不會讓我選擇離家出走?

從頭到尾就是比石頭還要硬的布農族獵人阿厚說:我山上的家並沒有太大的毀損,會選擇在遷居到杉林鄉的永久屋居住,是因為我的三個小孩都還小。

看阿厚認真說話的態度,他是不是不想繼續在這個模範社區工作、居住了?

IMG_0022
在模範大愛村,抱著忍負負重的心情生活。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蔡蕙如(板橋社區大學「媒體識讀」課程講師)

2010年02月24日蘋果日報
 
 

紀錄片《±2℃》探討全球暖化議題,卻避談台灣製造排碳量主要來自高污染、高科技、高耗能產業。資料照片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自《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辣妹的鏡子」專欄:http://www.frontier.org.tw/bongchhi/?p=8982

文:流浪小貓咪

開箱文:大家好,很高興我能成為網氏專欄作者一員。我是從香港來台灣唸研究所的研究生,目前正以我和母親的關係,作為我論文的主要題材。

介紹專欄內容之前,我要先說一段故事。去年,女巫好友曾送給我一副塔羅牌,名為「年輕女巫的塔羅」。整副塔羅牌是以年輕、美麗、帶反叛的女生作為主 角,談的就是女人如何轉化身邊不同的東西,而使自己變得更有力量。而這張塔羅(右)是主牌裡的皇后牌,名字叫「影子之書」,指的是漂亮、優雅、年輕的女 孩,擁有具創造性的、知性的、出色的思考能力、能夠非常自信的與人溝通。但更重要的是,她從鏡子裡能看到自己,能透過鏡子裡的自己再重新學習。

我覺得這這張牌很能代表現在和未來的我。我酷愛民族風、性感、帶點辣和酷的打扮。過去, 我認為,穿得漂亮、少布的女生,是沒有腦袋瓜的!但當我慢慢的改變自己時,我發現,辣妹並不全然是這樣的!同時,我認為,我整個學習歷程就是不斷透過洄觀 自己,讓知識更能緊扣自己的生命、變成自己的智慧。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 林津如

八八風災後半年,莫拉克風災的原住民災民開始搬入慈濟大愛屋了。在二月十一日的入厝儀式中,我聽到原住民朋友的八部合音,聲音一樣充滿能量,但卻無法再聽下去,眼中含著淚,我離開了。


DSC00692.JPG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陳威任採訪報導】


因為缺少就學及工作的機會,蘭嶼的孩子國中畢業以後,絕大多數都會到台灣就學,離開故鄉成為每個蘭嶼孩子必經的過程。但是來到台灣後,雖然只相隔一片海,一切卻大不相同。

花蓮縣鳳林國中老師周建志,以《離家與返鄉──一個漢人教師與蘭嶼學生的離散敘事》作為題目,透過論文寫下關於蘭嶼學生循環不斷的離散過程,在與學生的訪談中,他希望這篇論文可以協助社會大眾理解蘭嶼以及蘭嶼的孩子們。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立報╱社論╱2010-01-27 22:00

台灣立報社長成露茜博士於昨日辭世,我們謹在此致上無限的敬重與哀思。

  成女士畢生勇毅卓絕,她在美國求學期間即受到民權運動的啟發,長期致力於弱勢族群、弱勢婦女的研究,並透過書寫與行動,為弱者爭取發言權。她的努力受到美國學界受到重視,很年輕就獲聘為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亞洲美國研究中心」(Asia American Study Center)主任。她主導研究中心介入越戰的分析,揭露美國帝國主義透過戰爭將國內種族矛盾外延化的事實。同時,她還創辦了《亞洲行動》刊物(Asia Action),當時是美國唯一的亞裔學術刊物。做為UCLA教授,她在學校開辦亞洲婦女(Asian of women)研究,把學生帶到唐人街追索華人婦女移民血淚,埋首於圖書館、墓地、街頭店面尋找資料,經由艱辛的挖掘,重新拼貼建構了無數華人女性離鄉背井到美國討生活的故事。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林深靖

台灣城鄉發展的嚴重落差,從書店的存亡可以一窺究竟。在都會區連鎖大書店不斷擴大的同時,各鄉鎮中辛苦撐持的一些小書店卻被迫一一收攤。

根據最近的調查,台灣319個鄉鎮市中,其中至少有120個已找不到任何一家書店,有些即使鄉鎮即使還勉強存在一兩家店面,卻主要是供應文具,書刊寥寥可數。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33個鄉鎮當中,有27個鄉鎮書店已然絕跡。高雄縣27個鄉鎮,有15個已經沒有書店存在,其中田寮鄉甚至連文具店也沒有!中部的彰化縣、東北端的宜蘭縣,其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沒有書店,哪來文風?文風不見,何來思考與創意?當今政府一方面砸下鉅資,大事鼓吹所謂「文創產業」,另一方面卻又放任鄉鎮書店在酷厲的市場機制下熄燈消亡,這對台灣社會而言,實是巨大的嘲諷。書店在偏鄉遠鎮被連根拔起,這一方面反映台灣的城鄉之間,已不僅是差距,而是幾近於令人絕望的鴻溝。另一方面,也顯示台灣的文化產業已幾乎失去與土地的連結,只能在繁華都會的玻璃帷幕大樓中玩著自我感覺良好的遊戲。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09-11-18   中國時報   文/邱坤良

民間節令祭祀活動中,聚落、社群出錢出力,組織表演隊伍(陣頭)的傳統由來已久,也是民間技藝保存、薪傳、展演的平台。「陣頭」的表演內容彼此差異甚 大、難易有別,相對於「年簫月品萬世絃」器樂演奏的難度,大鼓陣或穿戴大型傀儡,裝扮神將的表演較簡單。不過,節慶的特色在社祭參與,每個人都能從社、會 活動找到自己的角色與位置,即使沒有參與音樂、戲劇或歌舞、雜技表演,亦可能扮演扛藝閣、撐繡旗、抬鼓架或跑腿打雜,極少當個純看熱鬧的旁觀者。

 

這種業餘性、自發性的參與精神,隨著台灣近四十年來的社會經濟、文化變遷一去不復返,民眾參與社祭活動的熱情不再,出現在節慶中的技藝水 準也明顯降低。但另方面,文化資產觀念日漸普及,寺廟的歷史、建築與祭典受到行政機關與民俗、藝文界重視,在有力的地方頭人主導下,祭典規模愈來愈大,各 地廟會節慶也常形成矛盾的現象:在地性、業餘性表演團體減少,難度較高的陣頭,如十三腔、南管消失;外來的職業藝人成為迎熱鬧的主力,簡單、花俏的陣頭大 行其道……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原文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09100600124,00.html

2009-10-06 中國時報

文/陳君山(作者為聯合大學資訊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

南庄鄉東河村是一個由賽夏族、泰雅族與客家三大族群混居的原住民部落社區。此一社區曾歷經九二一震災與多次受風災土石流的侵襲,惟天災的肆虐卻激起社區居民營造社區的決心與共識,自二○○二年起,部落社區居民就透過志工培訓、部落人才培訓,重新啟動社區發展協會的運作。

東河村的社區總體營造有著相當優秀的成果。不僅已將破舊棄用的派出所改建為產業文化館,成立休閒露營園區、數位機會中心以及部落餐廳,同時更積極進行原住民文化保存及發展原住民染織、工藝等,為部落社區居民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去韓國拜訪民眾劇場團體,在各地認識的劇場、影像、文化行動者...等朋友,異口同聲表達他們對於韓國總統李明博的厭惡與批評,也向我描述全韓各地滿地開花的大大小小抗議行動,其中以大規模的「燭光抗爭」最為代表。當時我在報章雜誌、網站常看見燭光抗爭晚會的種種照片與報導。

前一陣子在苦勞網看到下面文章,說明了這場韓國「燭光抗爭」的特質與發展過程,強調了人民團結的力量與影響。

對於腦袋不銳利、社會意識薄弱、無法對社會議題/事件有具體見解、也從不曾近距離直接參與社會運動組織團體的我而言,這篇文章丟給我一個提問:那就是平常當我們對於政府行事或政策心懷不滿與抱怨,除了三不五時吐吐苦水、對著電視大罵之外,真正站出來進行集體發聲行動的那個時機點,究竟是座落於人民忍耐的極限底線,而產行不得不的爆發示威呢?還是大家早就蠢蠢欲動,只是在等待有人登高一呼、進行組織動員,就像文中提到的那篇引發眾網友迴響的第一篇文章?

對不平的現象與對象,站出來進行實際的行動發聲與表述,需要怎麼樣的醞釀?需要多久的時間?需要什麼樣的起點?需要什麼樣的動員與組織?多數人沈默不發聲時是因為純粹沒有太多想法,還是刻意選擇消極/冷漠以待?或,只是在試著等待一個自己願意參與的方式與時機?

我知道發聲很重要,說出自己心中的真正想法很重要,表達對生活裡各種不公平的抗議很重要,那麼要如何建立表達心聲與意見的意識、意願、模式,我想是一門學問,也是對於習慣忍耐、講究圓滿不衝突的價值觀的一種挑戰及練習。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6-03 中國時報

文/紀大偉(美國康州大學外文系駐校助理教授)

政府要求廁所清潔工也要考證照之後,群情譁然。媒體馬上對準歐巴桑們採訪;她們抱怨,自己本來就是打掃專家,但並不識字(即,屬於教育程度的弱勢,也就是階級上的弱勢),要怎樣考證照啊?難道考試技巧比打掃技巧更重要?這種反彈,很容易想像,也很有正當性。

同時也可以想像:有人會說,如果清潔工也要考證照,就等於把清潔工的社會地位拉拔起來了,簡直可以跟其他需要證照的職業(如,建築師)平起平坐。對大我(國家)來說,是產業升級;對小我(從業者)而言,不但有了面子,而且將來在收入/福利上似乎會得到更好的保障。在聞疫色變的此時此刻,清潔工站在防疫的前線,逼他們掛上證照上陣(似乎,這樣他們就可以更有效地跟國家密切合作),似乎也合乎大勢。

這種「產業提升」,卻讓我覺得悲慘。覺得悲慘的原因很多(但這些未必是我最掛心的原因):如,為清潔工設計的補習班也要出現了;無數階級弱勢人口,因為不擅考試,在職場交要更加邊緣化了。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ster.jpg 

時      間;2009年6月12日(星期五)~6月13日(星期六)
地      點: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會議室3001 (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5-30 中國時報

「當時的高砂國,若能發展為單純的原住民社區,漢人即可透過此窗口去了解原住民的多元文化,卻因政治力介入,而面臨崩解潰散,實在非常可惜,」觀賞《獨立之前》紀錄片後,就讀台灣師範大學博士班的韓小姐心中感慨萬千。

《獨立之前》映後座談會中,觀眾迴響相當熱烈。柯先生直指,片中最後一幕,幾位曾經在高砂國非常活躍的人聚在一起,玩笑似地自封部長,看似反諷,但現有的《原住民基本法》似乎無法落實保障原住民權利,他質疑原住民運動未來該朝什麼方向前進?一名大陸交換學生則困惑地問到,中國大陸有少數民族自治區,台灣原住民有沒有自發性形成自治組織去爭取生活上的權利?

擔任古蹟解說員的洪小姐指出,導覽古蹟多希望能從古蹟延伸,但現所談只到台灣四百年,讓她充分感受到需要學習更多元的文化內涵,尤其是從原住民的文化背景多去了解並尊重,而這正是現今教育缺乏的部份。

馬躍回應說明,之前民進黨政府推動馬路正名、郵局正名等等,他都支持,但應該先讓原住民部落正名,例如布農族中就有兩個中正部落,就因為現實環境不友善,才會造成原住民更名運動遭遇阻力,不敢用自己的名字,若政府要釋出善意,應該先從名字開始,期待有一天台灣最高峰,不再是「玉山」,而是以布農族或鄒族語來發音。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5-30 中國時報

二○○四年前總統陳水扁為尋求連任,喊出和原住民族建立夥伴關係,高雄縣隨即出現「高砂國」,響應他所提出「國中之國」概念,但一個月不到即遭拆除。紀錄片《獨立之前》導演蔡一峰認為政府一直以來沒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原住民,導演馬躍.比吼更說,政府經常釋出善意,但「沒有設身處地的善意就是白費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從五月十二日到十六日在高雄電影圖書館,舉辦《映像公與義》影展,並針對獲得評審獎的《獨立之前》進行映後座談會,由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林孝信主持,並和該片導演蔡一峰以及同樣是紀錄片導演馬躍.比吼共同與談。

本身是阿美族人的馬躍表示,大家常說「族群融合」,但這卻是他最怕聽的話,因為原住民才是被融合的人,就像很多人在漢原聚集場合愛唱「我們都是一家人」,但就是因為不是一家人,才要高唱一家人。

對於《獨立之前》一片,探討到高砂國以及都市原住民何去何從?推動原住民「找回自己名字」運動的馬躍,強調他很重視名字,就像「高砂」二字,是日本人對原住民的稱呼,大寮的高砂國以被稱當成部落的名字,可能無法得到大多數原住民的認同。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天一整個上午,跟永康社大的夥伴拜訪社區。

眷村的里長們熱情團結,光坐在里辦公室裡的短短時間內,就與五位里長前後打了照面,大家彷若兄弟,常互串門子聊聊近況。

里長帶我們前往里的公共活動地點,沿途走在殘破的小巷裡,兩旁的眷村老房安靜喘息。

CIMG2438.JPG

「因為國防部要把土地收回去了、因為房子實在太老又太小、因為下一代都在外面買房子了、因為政府建了國宅了....」,種種歷史社經發展的理由,讓人們看似無法選擇、也似乎不得不選擇地,往新穎國宅公寓大樓前進,留下一條條人去房空的矮房。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9-04-27 中國時報

文/吳挺鋒 (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社學中心助理教授)

不久前,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在一場演講場合裡,勸他的台大電機系學弟妹「考慮轉系」,引起不小震撼。

但對最優秀的腦袋而言,轉系卻可能是最難答的一道題,因為這個動作的下一步充滿了不確定性,同時也在短期內沒有任何正解保證。選擇何去何從,不但困難,對最優秀的腦袋而言,尤其如此。

長期以來,台灣最優秀的腦袋在他們的受教育生涯裡,經常是最沒選擇欲望的一群,或者更嚴重地說,是最沒自主性的「羊群」。面對即將踏入的大學生涯,他們其實只能連結「最高分」或「第一志願」的類組科系,至於在「最高分」與「第一志願」這個代名詞背後的實質內容究竟是什麼,則更多是取決社會流行意見、家庭期待與未來的經濟報酬。從某個角度來看,許多最優秀的腦袋根本是過早放棄了自己探索人生的機會。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9-04-14 立報

文∕宋建輝

中村中(Nakamura Ataru)是2006年出道的日本歌手,隸屬於艾迴唱片公司,曾因為跨性別身分蔚為話題。

代表曲《朋友之詩》,獲得日本公信榜日榜第二、週榜前十,銷售突破10萬張,並在2007年登上日本紅白歌合戰。台灣歌手蘇見信、影后劉美君也都翻唱過。 這兩年來,復興電台、同志廣播、中廣等在介紹跨性別時都播過這首歌,堪稱為跨性別代表曲。

有許多人透過她第一次認識跨性別者,因為她的才華,而從非窺探、非獵奇的角度正視跨性別者,就像NHK電視台在她紅白歌合戰演唱前,特別安排了一小段關於她成長歷程的影片,並帶來母親的信一樣,她的出現,對於跨性別的社會觀感,有不小的幫助。但是中村中身上的跨性別意義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或者說在藝術上的意義,是她音樂中的性別意識。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晟 - 勞動服務(節錄)

孩子呀!不要相信
這是為了應付大官要員來檢
不要賴在樹蔭下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4-10 中國時報

文/方祖涵(運動專欄作家)

上個星期,達拉斯小牛隊的老後衛奇德在生涯助攻的排行榜上,超越了魔術強生,成為史上第三名。奇德在齒危髮禿的卅六歲高齡,除了助攻的表現仍然維持在高檔,更神奇的是他的投籃命中率居然達到生涯的高點。去年球季他的三分球命中率接近五成,今年也約有四成,跟十幾年前在三成低檔徘徊相較,這樣的表現真是老當益壯。

不過,跳脫了單純的敘述統計,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他只是一個老頭而已。

奇德在球員生涯尾端的高命中率,是因為他不再是球隊攻擊的重心。他在巔峰時期,常常在球隊落後、最後倒數讀秒之際,有孤注一擲的機會;或是在對手的包夾防守下,能夠強行切入進攻,諸如此類,都會讓他的命中率下滑。現在他不輕易出手,緊要關頭的進攻也不再由他操刀,命中率自然就會上升。與其說是老而彌堅,事實上,不過是在敘述統計下,用單一的標準檢視事物的盲點而已。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