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篇轉貼的文章,讓我想起自己大學在念企管類科系時,曾有一陣子陷入迷惘,不了解為何眼前這些學科,怎麼都感覺離「人」好遠。
企業不是由「員工」組成的嗎,不是由「員工」所轉動的嗎?為何我讀不到太多從「人」出發的思維,反而大都只看到「企業獲利最大化」觀點出發的種種「學問」?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學習成本控制、產品行銷(以促進銷售)、制度建立與維持....,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卻似乎從不讓學生學習思考「為何」要「管理」?「管理」的本質是什麼?「管理」對員工的意義與相互影響為何?甚至,「企業」的存在對於員工的意思是什麼?「員工」對企業的價值是什麼??
那時我覺得學校「教」給我的,沒有一項真正深刻觸及關於「員工(人)」的存在本質,我覺得「人」在「企業」裡的樣貌,似乎是模糊的,因為我在書上、老師口裡,只瞧見「企業利潤」概念的反覆現身,一切以此為依歸。
獲利讓企業有機會永續經營,為了檢驗並維持獲利,員工的種種表現/行為/績效/分工....必須進行不同程度的控制與審核,所以產生了種種人事制度、獎賞標準...。為了控制成本與績效,企業主可以評價員工、解聘員工、整併部門....,員工可以不爽卻似乎總是缺一股力量向整個企業發聲、抗衡。為了生計或種種現實原因,員工的真實心聲可以被聽見幾成?
「員工」對於企業,是「資產」還是「工具」?是「活生生的生物」還是「大機器裡的小螺絲釘」?有沒有哪一個學校的企管系老師願意帶學生思考這一點?有沒有哪一間企業的主管及大股東願意與員工們面對面檢視彼此?
====
關於這次發生在政大的HTC演講爭議
文/林佳瑋(台大城鄉所學生)
轉貼網站來源:<高科技冷血青年>http://cold-tech.blogspot.com/
我曾經是政大企管系的學生,念了兩年之後就轉學到別的地方去了。
企管系是商院的大系,也是金字招牌,每個老師都是大有來頭。當時考上的時候我好開心,我不敢想像自己會做什麼跨國大事業,但至少我可以打扮得光鮮亮麗,也許在地價昂貴的台北市可以有一棟房子,在商場上成就我的人生。我甚至興致勃勃地想要訂做一套合身的西裝,因為假使我想要協助系上的活動,像是CEO論壇,借別人的衣服總是麻煩。
轉學之後,我媽媽還黯然地跟我說:「媽媽也不是要妳做什麼大事業,只是希望妳賺錢容易一點。將來當個經理,像某某阿姨一樣,人生也比較好過。」
大一上企業概論的時候,我跟同學一起做裕隆汽車的報告,我還記得我們查到的資料是這麼說的:
「由於裕隆汽車實行廠辦合一與裁員,才得以起死回生,成為今日成功的裕隆集團…
… 。」
原來,集團的「成功」建立在員工的「流離失所」,當嚴凱泰的「遠見」在各個企管教材裡頭被大力讚許時,我不禁懷疑他是如何面對這些跟著他奮鬥一輩子,上有高堂父母、下有稚幼子女的失業員工?人生比較好過?
在市場的競爭邏輯之下,自利動機促使企業追求利潤與效率,而企業管理就是鑽研該如何用最低的成本營運一家公司的學問,但它卻鮮少考慮這樣的行徑是否合乎人性。
於是我就選擇離開了。
我曾經看過中國時報裁員的記錄片,分明是高層的投資錯誤導致公司虧本,後果卻要員工來承擔(裁員以節省人事費用)。
相比之下,洋華光電不但沒有營運危機,甚至還獲利驚人,卻連該給的加班費都不願意給,還非法雇用童工。工會幹部不過是依法爭取該有的福利跟權益,公司卻逕行解僱。
HTC在最氣派的商學院會議廳演講,卻放任他的上游廠商洋華搞出這麼大的烏龍,連企業的社會責任都不懂,還敢大談全球品牌之路。
當新竹宵裡溪的汙染事件爆發之後,HP很有誠意地和環保團體對談,也透過他作為品牌廠的力量,約束面板供應商友達不得亂搞。
HTC想要成為全球大品牌,拜託看看別人是怎麼處理相關事件的好嗎?
而商學院竟然還邀請這種無良企業來演講,企管系的前後系主任還替他主持,我真的覺得好丟臉,丟臉地徹底。
至於所謂「行動過激」的問題,如果你依法爭取該有的權益,卻遭到裁員,遍盡所有方法都不得其門而入;公司擺明了不理、政府坐視不管,我不曉得你會作什麼樣的選擇?
繼續寫官員/公司永遠都不看的陳情書嗎? (他們總是不屑一顧)
繼續發沒有人關心的新聞稿嗎? (媒體永遠都只報導名流八卦)
我離開政大已經好一段時間了,可是我很開心這個學校,還存在著一些有良知的同學,願意挺身奮鬥。就像陳芳汶老師說的,政府之所以願意將大部分的教育經費撥給高等教育,而社會對這點也沒有異議,就是相信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
我們沒有人反對HTC成為全球品牌,但請不要把它建立在勞工的血、汗與淚水之上,那是一件非常殘忍與不堪的事情。
PS: 關於洋華為何不去找更大廠商LG和三星訴求,偏要找HTC,有人說得很好:有三個人殺人,殺十刀的說,你先去把殺一百刀和一千刀的抓到,再來抓我。X! 這個世界瘋了嗎,殺人就是殺人,哪有在分輕重;苛待勞工就是苛待勞工,這有什麼好質疑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