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去年我們發起「台灣戲劇/劇場聯盟」(暫名)的連線組織,算算也超過半年了。

一開始,我們在餐桌上談得眼神發亮,對於連結台灣各地以劇場進行社會/社區/社群工作的夥伴,心裡無不有份期許與熱情;後來,北、中、南、東區各以自己的步調與模式,進行區域連線活動。

約2週前,我們幾個核心推動小組成員,以及北區召集人陳儷,在石岡媽媽的排練室中,以無比的定力與沈靜,一連坐在地上兩天,幾乎無休息地討論組織的願景、核心精神...等重要事項,期在3月全體成員的親密營中,能與大夥進行更深一層的確認與提問。

連阿豪都特地從達觀下山前來,跟著我們討論了一天。

對於跨區全國的草創性組織來說,對於仍需更多討論與對話的草創階段而言,我們目前先以最大的誠心,獻上「親密營」一道菜,希望當我們跨出第一步,就能慢慢看見眼前的路,然後更堅定地一起走下去。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程一開始,在鎮日跟著韓國民眾劇團生活的日子裡,我不只一次問自己:「這是別人的生活,我到底在這裡幹什麼?」

 

我既心煩於自己人生下一步的不確定,又對自己看似「只是」跟著別人生活而感到心虛。

 

過了一個月,又一天,我在筆記本寫下:「跟著別人生活很容易,但我自己的生活呢?」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為一名民眾劇場領域的菜鳥,我期待自己持續累積自己的社區劇場經驗,與社區/社群朋友進行常態而長期的第一線互動,找到劇場(與相關藝術)精神行動得以「生活化」的可能連結,實踐我對民眾劇場的理解與信仰

 

對於台灣的民眾劇場,我期待所有實務工作者維持對話與反思的能量,擁抱任何碰撞之可能性。並透過更多經驗對話,累積本土相關論述,發展台灣民眾劇場的實踐哲學與方法。

 

此外,實務工作者除了於社區/社群進行劇場工作坊,我還期待大家從第一線民眾工作的累積中,試圖摸索某種台灣式的「演出」風格與模式,透過平易近人的劇場語言進行發聲,以藝術性媒介的特質,在傳播、交流上達到工作坊較缺乏的無遠弗屆性。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韓國民眾劇場與台灣民眾劇場(現以社區劇場為潮流)在實踐上的最大差異,在於前者以「表演」為主,透過演出進行意念及訴求的發聲與促發;後者以「工作坊」為媒介,促進民眾之自覺、培力、社會參與。

 

兩地在民眾劇場發展脈絡、民族性、及實踐路徑上的差異,形塑出兩地實務工作者的不同特質:韓國民眾劇場的朋友,以團體工作行程為主軸,對於身體的訓練、劇場藝術性的鑽研、表演面向的多功及彈性運用,擁有令人讚嘆之功力;而台灣社區劇場的工作者,多為個體工作者,擅於發揮與不同民眾工作時的敏銳與對等態度,並擁有省思對話的習慣與高度能力,開放地迎接任何與彼此互相看見、連結的碰撞機會。

 

韓國民眾劇場跟台灣劇場的演出如此不同,讓我不禁反思:台灣劇場演出與一般觀眾的距離有多遠?身體的訓練在劇場裡可以呈現多強的力量?傳統表演文化對於集體與個體性的凝聚及再現,其實緊密相扣;「傳統」對我而言究竟是什麼?我離我的文化與根有多遠?我想做的民眾劇場工作,與我自己的「傳統」可以有什麼關聯及必要性?還有,一個優質的劇場藝術作品,在同文化與跨文化之間具有的傳播效能,可進一步帶來更大之醱酵交流效益。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韓國民眾劇場引發我對劇場/藝術文化活動與民眾的親近,進行省思。但在過程中,我也從自己的目光,看見韓國民眾劇場在發展上值得探討之處。

 

一、 「通俗化」的考驗

 

韓國民眾劇場的「通俗化」演出,常常伴隨「趣味」的元素與期待。「趣味」可以透過高明的手法,變成真正的「幽默」,即將「趣味」連結至故事議題的深層意涵,引發觀眾進行有意思的「笑」;但「趣味」也可能一不小心徒變成「搞笑」,觀眾被劇中一些浮淺的外在笑點逗弄,咧嘴笑完後什麼也沒留下。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個多月前,在台南社大網站上,讀到吳茂成大哥這篇文章,文章緣起吳大哥於屏教大南台灣社會發展論壇的所見所聞。

我自己在新竹念書、工作約九年,感受最多的大致為北台灣(其實是台北)豐沛的文化資源,以及發達的各類資訊。當時我人位於這樣的地理位置,一天到晚只知心甘情願往返台北新竹,盡情地吸吮養份,毫無自覺台北、新竹其他區域的狀況。

後來,回到南部工作一陣子後,因面臨選擇,決定再度北上,到「國旗上的名字」—台北工作。這一趟,終於讓年紀漸長的我,正視了自己對於出生地的眷戀與情感,也從自己在台北生活的身心狀態、及種種社會面象中,看見了南北生活的差異,以及資源、觀點不平衡的荒謬。

去年從韓國剛回來的那陣子,對於自己要留在家鄉,用自己的步調,重新找到跟這塊土地連結的劇場方法,心裡滿是明確、不再有疑慮與焦心。而我可以在那個時間點、那樣的精神狀態中,有緣讀到吳茂成大哥這篇文章,心裡實在感到非常幸運。

吳大哥在回我的信中說:「期待有更多知識份子回到生命的起點,勤耕勤思,關懷社會、回饋生活的母土。」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一陣子幫韓國劇場朋友,引薦南投嘉和國小的扯鈴隊「風葫蘆傳奇」,參與他們與Seongongwhae大學「東亞研究室」合辦的'Udungbul Playground'計畫。

'Udungbul'一字在韓文中,指的是在室外廣場中心舉行的圓心營火,民眾可以依著營火,圍在一起碰面。在日本佔領韓國的期間,獨立的運動家就是圍著營火進行聚會,'Udungbul'是人民凝聚、集結的象徵。

'Udungbul Playground'計畫透過舉行7天的課程,讓Kuro區的韓國孩童,選修不同的傳統民俗技藝,如:面具、舞蹈、韓式舞獅、傀儡、扯鈴....等,其中「扯鈴課」即邀約台灣的扯鈴隊小朋友,來幫韓國小朋友上課。

從去年11月到今年1月,透過網路e-mail與電話的密集居中協調,扯鈴隊到韓國的交通、接待、教學、交流、紀錄片播映與座談...等細節,終於一步步具體明朗化。

上週五,我坐客運到南投,到嘉和國小跟扯鈴隊的張惠宴老師碰面,經過兩個多月只透過信件與電話的聯繫往返,如今終於見到本人真面目。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聯合文學《山海世界─台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

 

內容介紹: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韓國劇場界,主流的劇場聯盟共有400多個團體會員,而「民眾劇場聯盟」只有40來個團隊,相較之下,民眾劇場明顯屬於「小眾」市場。

 

這趟旅行,我拜訪了民眾劇場聯盟的其中一小部份團體,停留的時間只有短短三個月,雖然與劇團朋友朝夕相處,但其實所見所聞都只是整個韓國民眾劇場生態的截面,稱不上全貌。

 

但針對我這三個月的行程,以及觀賞超過40場的演出,我自己對韓國民眾劇場有一些看法與感受。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一連參加兩場朋友的婚禮,一場當伴娘,一場當婚禮攝影。

當伴娘是生平第一次,穿著長長的白色禮服、高跟鞋,陪著大學好友阿蘇從清晨奮鬥到傍晚,終於在眾人祝福下,完成所有的儀式,正式嫁為人妻。

當婚禮攝影不是第一次了,我跟竹心劇團的前團長玲芳雖然幾年沒聯絡,她卻打了通電話給我,邀我為她的人生大事留下影像紀錄。於是我重新拾起一段時間沒碰的單眼相機,跟著她與新郎阿猛,在人群中四處鑽動,用鏡框凝住他們的當下片刻。

近距離陪伴兩位好友走向人生另一階段,感受當中微妙的人情世故,及至親至愛間的扶持與不捨,我忍不住分別躲在新娘禮服長裙、相機鏡頭後面,莫名悄悄掉下了眼淚。

玲芳與阿猛相戀了12年,一起經歷阿猛至親的過世、畢業後的調適、在社會裡的抉擇與前進,終於在今年攜手邁向下一個無數的十年。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