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各種對課程帶來挑戰的因素

本次陪伴課程期間,為了配合村落或相關組織的作息/活動、其他相關的客觀條件變化、文建會計畫的執行需求等,課程在執行上有許多變動與不確定性,例如上課時間、上課人數與對象、上課地點....等,在在都需要即時的聯繫與因應變而作反應,想起常常打電話負責互相聯絡的Y跟H、C跟I,辛苦!

由於營區內原本可利用的空間就有限,所以當我們在交誼廳教室裡上課,同時我們也必須去克服場地動線與場地其他干擾因素的影響,如:教室外面有兩台總是播著各式卡通的大銀幕液晶電視;如:晚上通常是營區居民看電視休息的時間,但電視聲音容易影響教室內的課程;如:教室兩旁是老人家居住的房間,因此課程進行時需注意孩子的音量…..等。

而這次參與課程的民生村孩子,年紀的範圍從兩歲到十幾歲都有,孩子跟孩子之間存有某些同儕關係,如:誰跟誰一國、誰討厭誰….等,帶領者在課堂上如何使用有效的溝通語言?如何針對主題規畫每個人都能參與的活動?什麼樣的課是孩子要的?什麼是他們有興趣的?如何維持課堂上的專注氛圍(尤其當年紀小的孩子開始在教室裡奔跑喊叫時)?如何化解孩子之間難免的爭執….等,在在都是挑戰。

想起那天我主帶「光與影子」的課程,當天參與的孩子人數不僅多,且多位是新來的孩子。當我站在前面,同時面對前面幾排已安靜坐下、期待上課的年紀較長孩子,以及後面幾排打打鬧鬧又有時跑來跑去的年紀較小孩子,我雖用我最大的音量試圖讓孩子聽見我在講什麼,但因沒掌握到可同時吸引不同年紀孩子的語言用詞與節奏,所以幾乎是全然無效,我記得我站在滿室喧嘩的前方,看著孩子們的奔放與幾乎是「失控」的秩序,心裡真的是慌了也急了,好不挫折!

此次陪伴課程的經驗,讓我學到,營造一個孩子願意來參與的課程,除了針對孩子屬性去作課程內容的設計及帶領,同時也要去塑造上課的環境,每一個跟課程有關的因素都是重要且有學問的。

另外,正因為這次課程的進行情境、空間等種種客觀條件,全部充滿複雜的變動性,所以讓我在此時回頭看時,突然有個深刻的感受,就是雖然在一個多變的情境現場進行課程,很容易必須繃緊神經去應變或解決各種事情,但比起在一個完美無阻礙、只要專心去上課的環境裡進行課程,感覺倒是多了一種現實感,比較有貼近真實的感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