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幾個月跟聽力不一樣的高中融合班上課,我觀察到不同聽力、不同溝通方式的孩子們,因為各自習慣自己的溝通模式,所以有很明確的小團體隔閡。今天我想要試著打破這個狀況。

 

我跟他們介紹Paulo Freire的教育理念,以及Augosto Boal說的一段話:

 

「『文盲』指的不是『無法表達自己』的人,

他們只是無法『運用某一特定語言表達』的人。

除了可以說、可以寫的語言外,

還有其他不同的語言存在。」

 

接著,透過邊演邊說、夾情夾述的舉例方式,引導他們思考「語言」的功能性、類型、權力關係,以及語言背後更大層次的「差異」—每個人本來就不同。

 

口說、唇語、手語、跟世界上所有其他語言一樣,都是語言的類型,都是為了溝通而存在。較多人使用的主流語言並沒有特別了不起,只要願意嘗試溝通,不管用什麼方式,都是珍貴語言。

 

很重要的一點,是願不願意跨出舒適圈,練習跟「與自己不一樣」的人互動、溝通,去觀察並學習因人而異的溝通方式。

 

沒有人應該因為自己使用的語言是少數而感到自卑恐懼,或因為自己使用的是主流語言而驕傲、不耐其他語言使用者的微弱聲音。

 

之後我將小團體的界線打破,讓同學們混組合作,結果他們真的開始願意,用身體、用表情、用層層翻譯等方式,練習與不同溝通方式的人合作。

 

看著本來不互動的幾組人們,表情誠懇+身體用力地想辦法傳遞想法,真是迷人景象;最後小組靜照都順利呈現,人人眉頭鬆開、嘴角揚起,啊啊,我也好開心呀!

 

(Freire的身影陪伴著同學)

P13301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