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能沒有你」全片採黑白色調,減化了現實生活即景的視覺強度,卻也帶來一種報導攝影的純粹真實感。

影片的清晰畫質與銳利對焦,一方面既帶給我不含糊的觀看感受,另一方面則似乎隱訴著:這個關於碼頭底層勞動工人的掙扎故事,是如此真切地發生著,絲毫無法將之美化、抽離。

20341.jpg

角色們的台詞十分貼近日常生活,而片中幾位公務人員的嘴臉特別容易讓我反感—基層公所人員的唯「法」是從、一切單講「程序」,顯得僵化無情;高層中央單位政務官的看似為民著想,卻隱藏著「汝事於我何干?」的世故與刻意圓滑。

嘰哩呱啦、嘰哩呱啦,別人總是張著各式嘴臉、說得頭頭是道,這一位影片主角工人爸爸,常常只是睜著滿懷希望的眼睛,聆聽別人說話。

這明明是一位單純想讓女兒戶口身份合法化、好正常入校求學的工人爸爸奮鬥故事,但片中最常發言講話的,卻都是別人。這位滿心父愛的敦厚工人,常常靜默、聆聽、應和。

他的聲音顯得那麼細小微不足道,誰聽得到?誰願意聽?

對這對父女而言,「不能沒有你」是他們簡單純粹的願望;但對整個社會而言,「有沒有」他們兩位,似乎一點也不重要。

一次又一次,工人爸爸被推向一個個他無法掌控的方向,直到他終於明白這條路、這些人根本不能(也不願)幫他解決問題。

再也無路可走的他,帶著不能理解的憤怒,抱著女兒爬到天橋外面,向天怒喊「社會不公平!」,威脅要跳橋以明志。

001372d89d570bc3755849.jpg

這一回,他的聲音被SNG新聞的畫面傳播到台灣各地,終於被「聽」見。

可惜,最終只被當成無關痛癢的消遣事件,一下子就隱沒在其他更具爆點的新聞裡。

然後是他們父女被公勢力強迫分離,女兒被安排與寄養家庭居住,因為政府想要保護小女孩,遠離這位「法律上不合規定」的父親。

在這被拆散的兩年,影片的黑白配上工人爸爸靜默不語的態度,讓我感受到一種現實生活不得不前進的低沈步調與氛圍。這世界原來一直照常在運轉,但他的人生已經不同了。

最後,女兒被社會局的人帶到碼頭邊與父親重逢。兩年不見的兩人,遠遠就認出對方。

她一身潔白、穿著乾淨的蕾絲白襪與黑皮鞋,站在岸邊望著即將靠岸的爸爸;他站在船頭,望著那個岸邊的可愛小女孩。

鏡頭從女孩背面緩緩zoom in,一直拉到女孩背影中景;爸爸的船跟鏡頭同步,從前方緩緩靠近。

他們的重逢沒有哭天喊地,沒有氣勢磅礡的配樂,沒有旁人安慰的話語。唯一有的,只是數十秒淡淡的等待—等待他們父女之間的距離,來到「不再遙遠」的那一刻。

電影最後以無聲告終,以近在咫尺的凝視告結,所有現實的無情與殘酷,只有在那一刻,得以暫時休止。

在飄著自由氣息的海風中,這些在體制下無法真正自由的人,享受當下,讓屬於他們的真情,在空氣中盡情流動。

3627279183_fdb7e234cc_b.jpg

「不能沒有你」全片的平實以及結尾的處理力道,讓我在深深被觸動之後明白,藝術創作的最大價值,在於讓我們生活中早已視若無睹的平凡人事透過藝術性詮釋的轉化與美學力量重新展露其生命層次,讓藝術創作的呈現可以刺激更多人重新感受、思索、省思,進而有機會擁抱各種碰撞出的火花。

我相信,這些火花,總有機會促成我們離理想的世界,緩緩前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