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影像 (9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世界萬物,無處不是訊息,只要有心,你就能嗅得天機。

那麼,彰化火車站門口對面高樓上的那塊大招牌,在跟我說什麼呢?

P1030577.JPG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8 Sun 2010 23:30

牠看著窗外,若有所思。

是家裡的瓦斯忘了關?

還是隔壁小花的不理不睬讓牠傷透了心?

P1030584.JPG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Feb 28 Sun 2010 13:06
  • 眼淚

昨天去台南市議會前廣場,看鄭文堂新作品「眼淚」的首場特映。

剪散的故事時間序,以一種自然而然的邏輯,彼此流暢連結,絲毫沒有故弄了什麼玄虛,也沒有開門見山地一下子揭露了什麼。

此時與那時的故事片段,最後漸漸組成一幅可以被理解的畫,跳脫了線性時間軸之外的訴說,成為彷如「生命」本身的環狀循環,因果總有連結的時機點,而彼此牽扯的人們也必將在生命迴圈中,以神祕的方式一再相遇、交會。有開始就有過程,有過程就有結束,但結束後又是另一種開始,生生不息。

導演不濫情地舖出一種視野,讓我漸漸看見,角色們的遭遇與行徑各有背後的源起—無論是外在環境的、內在的、受迫的、自主的。看似可恨的人,也許並不一定真正可恨;正義與邪惡不一定是兩端,而可能是不同時空/社會政治背景當下的必然/別無選擇,甚至可能彼時是正義、此時卻轉變成邪惡。價值觀的被認定與命名,總在不同的客觀條件下,帶著各種面貌及說法,我們該如何更全面地去關照觀看的角度呢?在做「評論」之前,是不是要更謹慎呢?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咱們「台灣南方影像學會」近期辦了一個好康特映活動,請台南的朋友好好把握!
--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自:張老師月刊 2009/12/02


【張老師月刊/陳健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常在想,什麼樣的價值觀、行動、生活,會是這個社會/世界,真正重要且值得流傳的?

如何在眾聲喧嘩卻說著相似言語的主流價值觀中,堅持並信仰自己的初衷?

如何時時檢視自己的態度,是否還保持當初踏上這條路時的純粹?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機可以不只是一台機器,它拍的可以不只是觀景窗裡框住的景像,也可能拍出存在於觀景窗外的隱形框架。

拿起相機本身,就能是某種行動的起點—矛盾的是,相機本身的價格就是一種社經地位階級的門檻,若沒有工作坊主辦單位提供機器,遊民們平常又能如何「展現社會底層遊民的視界與創作美學」呢?

總之,希望近期北上時能有時間去參觀這個展覽。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慧的紀錄片即將上院線,咱們流浪者蕙慈也參與宣傳的行列,跟我以前在南方影展的夥伴華玲一起工作。推薦給大家。

==

ESHA_post(小).jpg 

  

◎藝霞年代部落格:http://eshagroup.pixnet.net/blog/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會近期辦的活動:

 

離鄉背景,是我們許多人共有的成長經驗

伴隨著離鄉而生的「適應」與「思鄉」

以及  為守護家庭幸福而終日「汲汲忙碌」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能沒有你」全片採黑白色調,減化了現實生活即景的視覺強度,卻也帶來一種報導攝影的純粹真實感。

影片的清晰畫質與銳利對焦,一方面既帶給我不含糊的觀看感受,另一方面則似乎隱訴著:這個關於碼頭底層勞動工人的掙扎故事,是如此真切地發生著,絲毫無法將之美化、抽離。

20341.jpg

角色們的台詞十分貼近日常生活,而片中幾位公務人員的嘴臉特別容易讓我反感—基層公所人員的唯「法」是從、一切單講「程序」,顯得僵化無情;高層中央單位政務官的看似為民著想,卻隱藏著「汝事於我何干?」的世故與刻意圓滑。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跟我同屆的雲門流浪者薛常慧,去年到伊朗流浪,拜訪當地紀錄片工作者,並帶了多支紀錄片回來;同時她也邀集多位台灣紀錄片導演的片子,送到伊朗,促成了台灣伊朗兩地的紀錄片交流。

這段日子,在另一位同樣是同屆的流浪者蕙慈的大力參與之下,「台灣伊朗紀錄片交流影展」即將於明天正式開跑,全台巡映。 

活動網頁:http://twiran.blogspot.com/

這些紀錄片揭開我們認識另一個世界的窗,機會難得,不去看就太傻了。

 iran01.jpg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網路上看了一部12分鐘的紀錄短片「 外遇中和(Cheat Neutral)」,讓我聯想到另外兩部Hollywood影片「購物狂的異想世界(Confession of A Shopaholic)」與「金髮尤物2:白宮粉緊張(Legally Blonde2)」。

「 外遇中和」一片,講的是有兩個男子成立一個「 外遇中和」的網站,提供的服務是:如果你對你的另一半不忠、說謊、欺騙、出軌....,你只要付2.5英鎊給這個網站,他們就會把你的錢轉投資到其他忠心的人身上,讓其他人可以維持忠心。

舉例來說,當A出軌,他付錢給這個網站,讓這個網站將錢轉給另一個人B,而B拿到錢的原因是因為他沒有出軌。所以,A出軌後所付的小小的錢,可以幫助B繼續維持他不出軌的好表現。即:A只要付2.5英鎊,就能抵消/中和他的出軌行徑。

「 外遇中和」這個網站要做的事,就是透過市場機制(一給一抵),確保全世界的「出軌總量」不會攀升。

行文至此,不知道看倌有沒有覺得哪邊怪怪的?這個邏輯怎麼好像有點不對勁?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片「曾經,愛是唯一(Once)」,講的是淡淡的街頭相遇,兩個人生命中的短暫交集。

一個懷抱音樂夢的失意男子,每天站在街頭彈琴。他白天彈大家都聽過的歌,晚上則彈自己的創作—因為以為沒有人會在意—想不到吸引了一位捷克的移民女子駐足,追問他的創作、與背後的源頭。

oncepic4.jpg

兩個人在為現實生活打拚的軌道中,自然而然地,一步步看見彼此對音樂的熱愛,然後逐漸被對方在創作過程中的真心與誠懇打動。

每當他們一起出現在街道人群中,你會覺得他們彷彿也等於消失了,因為他們兩人是如此平凡。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反覆單調的步伐、穿著、路線、工作;反覆單調的生活、客套、平靜、拘謹。

「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全片看似明亮的色調、安和的氣氛、舒緩的步調,卻怎麼也壓抑不了那底下緩緩掙脫流出的鮮紅反抗。

以「愛」為名的攜手,以「安全」為慮的抉擇,以「溫柔」為體諒的顧全,看似給出了空間,卻只劃出不得不的切割。

當妳陪著笑臉詢問早餐要吃炒蛋還是煎蛋、當妳微笑說超級電腦看起來「真的挺有趣的」、當妳輕輕搖頭表示「我怎麼會恨你呢?我愛你!」、當他鬆了一口氣無比安心出門上班、當妳站在門邊穿著圍裙盡責地招手道別.....。

當一切看似終歸圓滿平靜,我已經忍不住全身顫慄,幾乎無法承受,那接下來必然到來的毀滅。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轉貼自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9611

ㄧ個憂鬱的港口,一羣頑強的工人
【轟拍港都】紀錄片公視即將放映

時間:2009/5/28 晚上10:00 片長:55分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緩緩而來,掙開厚綿大海,吐露心裡光彩。

於是我們平躺,迎向你帶來的芒光,和煦卻強撼。

透,你給的,我承接的。

CIMG2410.JPG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與好久不見的讀影會夥伴們碰面,自在聊聊近況。

在週遭被綠意花草包圍的餐桌上,史蒂芬進行現場Premiere教學、阿亮分享高雄環保團體的用心、芳虹聊起最近拍攝家庭成員的電腦狀態、nai nai用力督促下一個人要負責安排聚會...。

當我們要離開餐廳時,我電話響起,一看竟是史威打來的,大吃一驚。他說他正在桃園拍慰安婦的活動,竟遇到我「那位做民眾劇的朋友」—馨月,原來是咱們「知了劇團」今天到桃園進行服務演出,世事豈不巧乎?

史威要我們這群人保持聚會、好好為彼此加油,我聽見他的真心,大聲告訴他:「你也是呀!」。

當初,「影像」的種種魅力牽著我們,讓我們在史威的影像課結束後,用其他的機會連結彼此。這幾年下來,我們之間看似淡如水而不常碰面的友誼,卻保持每次見面就充滿能量的情意,尤其史威特有的男人義氣與豪邁,也深深影響我們這群人的彼此照顧狀態。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乘著轉DV帶的空檔,將這幾年拍的影像小日記,整理至Vlog如下(http://www.im.tv/vlog/vlog.asp?vipname=3086002)。

現在重新看見當時的心情,已有不同的感受。

當初在影像中留下一點生活點滴,如今許多事物都已不復從前:小黃在第二次環島時被整台偷走、家裡客廳已重新翻修、前任工作已離職快三年、自己已搬回南部定居......。

人生一瞬,短短幾年間,各種變化都可以這麼真實的存在。在影像中曾留下足跡的生活麟角,也在我心裡某處,刻下了它們已消逝的容顏。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跟慧如曾在幾次不同的場合相會—在新竹影博館(看《奶油蒼蠅》)、在中山大學的蔣公行館(邀請她來播《一天》)、在老林家裡開影像小組會議(邀請她加入工作內容)、在南方影像學會的理監事會議上(我們都是自己不做事,但要拿著皮鞭負責監督其他人做事的「監事」)。

我第一次看見她時,很奇妙地在她身上感受到一種叫做「真誠」的味道,圓黑的眼睛彷彿永遠流動著對世界的好奇與等待。

每個人都有面對自己的方式,而慧如這樣不間斷透過拍片去剝開自己的過程,我認為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勇敢。

影像的直接陳述性,可以帶來的力道太強了,加上傳播/保存上的便利性,更讓影像得以輕易時時滲透在生活裡,讓自己一再曝露於某種倒轉裡。

但慧如不將這些放在眼裡,她真正的人生任務是專心地面對自己,影像只不過是她特別有緣所選擇的方式。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9-02-22 中國時報

文/郭力昕

在數位媒體似乎要吞噬傳統印刷媒體的時代,在印刷媒體幾乎被吃喝玩樂等各類消費資訊席捲的今日,書市裡安靜地出現一份紀實攝影刊物《CAN影像誌》,令人驚喜。

這份來自香港的圖文報導的刊物,同時在香港、北京和台北出版,內容各不相同,但其核心關切則一致。在唐山出版社協助的台灣版試刊號裡,創刊詞的標題「從看到CAN,一本行動的影像讀物」,清楚標誌了該刊出版的核心理念:攝影不止提供純粹的旁觀功能,而應該走向行動,「讓攝影的創作者和接受者都能夠坐言起行,讓攝影這一日益從現實抽離的『藝術』回到現實的生存圖景中去,發揮它的入世功能」。

這本攝影刊物的主編,是年輕的香港詩人廖偉棠。他曾分別獲得中國時報與聯合報文學獎之新詩類首獎,在其才情橫溢的詩作裡,早已明確呈現他對香港歷史與社會、兩岸現實情境與國際政治的深刻關切。他的文字創作格局與視野,和當前兩岸三地諸多耽溺於個人情緒的年輕文藝工作者,對照之下,尤顯珍貴。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