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個月我去某國中演講,因為工作關係所以匆匆一日往返。要出發之前才突然意識到他們就是四個月前我帶過工作坊的對象學校之一。

那天我一到他們學校,就在學務處弄演講PPT,一位老師送來3位表情不是很高興的男生,原來他們在課堂上吃東西被抓到。三個人走進來時,我一眼馬上認出其中一位Y,他是當初參加工作坊的學員,記得工作坊那天他一開始保持明顯的疏離,後來開始融入並分享自己家裡的故事。Y沒看到我,我的位置也無法迴避,於是看著他們三人在我面前被訓導主任罵了好一陣子。偷偷望著Y的側臉,感覺他很習慣這個情況。

接著去禮堂演講,台下是一、二年級同學,班級人數不多,所以我一眼就看見好幾位當初參加工作坊的同學。有的人明顯變黑變壯、髮型也不同,他們有人看到我很驚訝,有人害羞眼神迴壁,有人帶著笑容直直看我,也有人的表情好像不認得我了。

演講前後的校長開場、組長總結,聽起來都偏向權威指令式的語氣,台下所有人安安靜靜,除了屋頂的麻雀們仍然嘰嘰喳喳。

演講後匆匆去搭車回台南,沒有機會跟他們互動,但回程車上一直在想(到今天都還在想):我們之前曾在工作坊的特定安全環境中,短短地互動、分享心聲、聆聽,日後當我們在現實生活情境中無預期相遇時,中間很明顯浮出某種微妙的衝撞感。

這讓我更加意識到自己在這種工作關係中,永遠都是短期外人的角色,自己的進入角色、工作坊中的互動關係、工作坊結束後後續定位,我有好多要更細緻反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