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過上週末數場廢死演講,加上柯老師在黑蝸牛分享自己服刑的經驗,今天讀到這篇特別有感覺。
可參考文中對人權「無差別性」的提醒。

 

陳芳明:如何撫平社會傷痕?

【聯合報╱陳芳明】
2012.09.10 01:31 pm
 

如果陳水扁沒有獲得保外就醫,台灣社會就不能撫平傷口。這種思考本身,其實正在製造另一次社會傷痕。人權議題不能永遠為單獨個人設想,必須考慮到普遍的公平與正義。如果監獄所運用的法律出現問題,絕對不可能現在才發生,而應該在阿扁執政時期就已經存在。這樣的法律在過去施用在別人身上都沒有問題,如今發生在阿扁身上就成為人權問題。傲慢與偏見絕對不是人權,恰恰正是傷口的根源。

台北市長郝龍斌,把當年鄭南榕自焚的地點命名為自由巷,確實為台灣民主帶來和解的可能。一九八九年,鄭南榕為了反抗當時國民黨對言論自由的箝制,選擇以自焚方式表達他的悲願與控訴。他的行動,揭示了封閉年代台灣社會對言論自由的最高嚮往。跨越那次悲壯的事件,台灣才正式進入後戒嚴時期,縱然在一九八七年就已經宣布解嚴。鄭南榕從此被供奉為台獨烈士,但是對台灣的歷史意義而言,鄭南榕所高舉言論自由的旗幟,才是日後民主政治最可貴的價值。

當年郝龍斌站在威權的那一邊,未嘗對言論自由說出任何正義的語言。但是漫漫廿餘年過去,此刻能夠覺悟鄭南榕生前所尊崇的民主理想,終究還未遲到。台北市政府把他當年犧牲的住處命名為自由巷,不僅肯定這位犧牲者的果敢行為,而且也對當前藍綠分裂的社會釋出強烈和解信息。郝龍斌能夠突破歷史囚牢,重新反省過去的誤解與錯覺,當然有助於緩和現階段意識形態的衝突。

在命名的儀式上,郝龍斌的演講忽然話鋒一轉,突兀地提到陳水扁應該獲得保外就醫,理由是為了撫平台灣社會傷痕。這不僅髒到了鄭南榕的尊貴理想,也髒到了整個社會對藍綠和解的期待。陳水扁根本不能與鄭南榕相提並論,前者是言論自由的獲利者,後者則是犧牲者。不僅如此,在鄭南榕所要維護人權原則的基礎上,陳水扁反而製造了許多審判與背叛。今日台灣社會仍然受到意識形態對決的凌遲,陳水扁應該是居功厥偉的貢獻者。

保外就醫不應該只針對個人,也不應該膨脹到撫平社會傷痕。在監獄裡有多少人需要保外就醫,請問市長先生關心過嗎?請問那些連署者,會對一介平民伸出援手嗎?政治人物的不可靠,就在於他們的發言完全都在解決他們各自的出路問題。他們太精於算計,卻總是拿人權與正義做為護身符。台灣的獄政若已出現千瘡百孔,立委應該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革方案,現在卻只是針對陳水扁一個人講話,這對社會公平嗎?社會傷痕不就是這樣製造出來的嗎?

以撫平社會傷痕來交換保外就醫,無非是一種政治挾持。其中所暗藏的訊息,令人不寒而慄。這似乎意味如果陳水扁沒有保外就醫,他們就有可能擴大社會傷痕。郝龍斌參加連署運動的合唱,更加不可理解。外界解讀他的發言,認為他志在大位,則他原有的和解善意不也被髒到了嗎?

當前台灣社會完全被鎖在悶局裡,執政黨的政經改革毫無章法可言,反對黨的批判精神也委靡不振。他們的共同思維,卻都只是以陳水扁的保外就醫來撫平社會傷痕。如此不爭氣的民主政治,才會讓林益世、李宗瑞的新聞充斥所有媒體版面。朝野兩黨奢談撫平社會傷痕時,哀哀無告的平民就更加受傷了。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2012/09/09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