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講了一個長長的電話。

我們探索著一個人是什麼模樣。

「我以為」.....「我感覺」......

結果在彼此靠近的過程中,一個旁枝末節可能就會讓我們驚覺:「原來」對方是這個模樣,「原來」我們一直都誤會了。

可是每個人本來就是立體的,認識一個人有好多好多方法,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重點不在於「為什麼我們認識的對方,跟我們想的不一樣」,重點在於「有機會靠近彼此時,好好把握,前進」—踏出自己的舒適圈,朝自己有興趣多了解的人前進。

一起工作吧、一起遊玩吧、一起參加活動吧、一起生活吧,然後我們會有機會跟對方越來越緊密、看見、了解,然後我們會有機會跟對方發生衝突。

衝突很難受,讓人感到渡日如年,心裡滿滿的都是埋怨、挫敗、不可置信。可是事後有機會一想,就會發現,當我們有機會必須坦承自己、表達心裡最真實的情緒(不論喜怒),過了那一關揭露,我們好像才能更深刻地把自己跟對方看過一遍,好像才更能接近了彼此。

如果害怕衝突而一直不朝他人前進,那你的平靜是真的嗎?

處理不愉快一直是我的罩門,我沒有很大的耐性去調和我的脾氣,我有話就想講,有氣就想放,如何更柔軟地表達,是我需要好好磨鍊的功課。

但前提是我不會為了「圓滑」而不正常地「壓抑」自己真實的感受,我要做的是接受自己的情緒,然後給自己一點緩和時間,用對方也能接受的方式,表達給對方知道。

只要對方是我在意、想要更接近的人,我會願意面對衝突,願意在那種極端不舒服的情況下,為對方也為自己,勇敢地跨出一步。

因為這一步,有機會讓我們更真切地在一起。

又,這不僅僅是在生活中的重要實踐,同時也會是我在劇場路上,必須面對的課題—劇場裡,團體的和氣真的等於現實中的和氣嗎?我們願不願意面對衝突?能不能面對衝突?如何表達衝突裡的人我情緒?

 

追尋,每個更覺知的時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