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國際特赦組織台南小組舉辦《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分享會,兩位講者胡慧玲、林世煜的分享相當精彩,讓負責做現場文字轉播摘要的我聽得津津有味。
很喜歡這一對伴侶,在那麼早的人生路上就找到彼此,在紛亂的歷史進程中,一起在社會行動路上陪伴彼此的智性與心靈,個性既嚴謹又樂觀幽默。
林大哥說的年輕人的時代使命,我聽到了也了解,我心中有一幅理想的世界模樣,也許自己沒有做大事的能量,但願意持續用劇場的社會實踐付出自己的力量,影響能力所及的範圍。
紀錄如下:
【胡慧玲分享】
---自身的成長與啓蒙過程---
胡慧玲出生台東,身處經濟與知識都均貧的社會,家中若有訂報紙就是知識份子,若訂讀者文摘就是上流階級。
她說自己是一個很喜歡立志的人,友稱「立志界天后」。從小功課好是因為完全接受黨國思想,才能不抗拒那些教材,但爸爸常會批評蔣介石,稱他為「臭頭仔」,她跟爸爸在想法上起衝突時,會覺得他就像漢奸,國家疲弱都是因為有這種人,心裡立志日後要大義滅親。
基本上從小受黨國教育,但讀了黨外雜誌後(如:《文星》)開始有鬆動,便立志讀歷史系。
她的啓蒙轉捩點是1978年未完成的中央民代的選舉,看完台大民主牆之後才發現課本講的破綻在這裡找到答案。之後學生們開始聚會,表面上名為討論國家大事,實為介紹男女朋友,也是那時認識、「煞到」林世煜。
1979《八十年代》創刊,林世煜進去工作,胡慧玲也就放棄出國。
她說20歲以前立志完成她想要的事,20歲之後是被台灣歷史左右,生活與台灣歷史息息相關,從此再也不是一個人就可以決定。
---夫婦相伴之路---
一連串經歷美麗島、施明德逃亡等事件之後,林世煜給她一封封好的信,叫她不要偷看,胡笑說:「實在是太不懂女人的心了」,她後來便假借上廁所偷看完信,裡面交待的是他若被捕之後不要擔心,以及相關聯絡電話。
夫妻倆好幾年維持林世煜在黨外雜誌工作,胡慧玲在廣告公司賺錢,因為黨外雜誌的工作能不能持續下去是不確定的。1984年林開始從商賺錢了,換胡慧玲進入鄭南榕的《自由時代週刊》雜誌社工作,林世煜會來當志工幫忙寫社論,林說「截稿日是他的莒光日」。
1980林宅血案後,她開始失眠與夜哭,因為無法忍受旁人的評論話語;1981陳文成命案,陳家全家求救無門,只有黨外雜誌還能幫一點忙。
1990《自由時代週刊》雜誌社打烊,她覺得她已無法再回去做一般的工作,於是在家含飴弄「夫」、看書、游泳,不在意社會壓力。隨著銀行存款快見底,她便立志若要再開始上班,要找人際關係單純、沒有工作壓力的工作(與雜誌工作全年無休與熬夜的工作相比)。
---書寫台灣民主運動故事---
陳永興醫師太太找她去陳文成基金會工作,從此一共待了20年。這份工作讓她有心力寫作,2009之前一共寫了五本書。即將工作期滿20年時,她立志要退休,成為專業作家,吳乃德正好邀她寫台灣民主運動史的書。那時財團法人亞太文化學術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吳仁輔跟她討論時,提到他們對這本書的期待有二個:一是盡可能接近事實,二是要有可讀性,要讓高中生也看得懂,完全沒談到他自己的背景,這樣的合作基礎讓她欣然接受。
胡慧玲先寫標題、訂大網、系統化閱讀、再回過頭來修大綱,她說愈寫愈覺得這本書完全超出她的能力,覺得無法兼負人家對這本書的期待。她說,寫書的過程很想跳樓,寫到絕望,寫到覺得愧對先人,如何書寫七零年代的波瀾壯?如何面對這段歷史的主客觀?她說寫到後期覺得自己走在隧道中,覺得好多盲點。
她說這本書的作者雖是胡慧玲,但後面有很多隱形作者,沒有他們就沒有這本。寫書後期她請了老中青幼輩友人,大概八、九位,大家全力幫忙看稿,看有沒有大缺漏,甚至有人先放下自己的忙碌陪她熬夜,因為大家都看到這本書的重要,眾志成城一起要完成這本書。
寫這本書的最大心得是,有些事以前只有印象,為了寫書、為了確定細節開始深入去了解,才發現細節非常驚聳,如:1976白雅燦在街上發傳單時被抓走,既沒有逮捕令也沒有審判,家人找了兩三個月毫無頭緒,在電視上看到新聞局發言人用簡單兩句說明,才知道他被送到綠島。又如:林宅血案,她無法怎麼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侵入民宅,台灣怎麼可能發生這樣的事 。
【林世煜分享】
這本書不只是故事,而是現在進行式,程序民主的發展讓我們跨過政治門檻,但還沒那麼樂觀,因為還在民主與正義的鞏固階段。
七零到八零年代很多人很年輕(三、四十歲),但做了很多精彩的事,他們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出現了,而我那時二十幾歲。每個世代的年青人都是最用力做一些事的人,改變了台灣的歷史,承擔了台灣的命運。每個世代會面對他們各自的挑戰,必須克服各自的困難。
你們現在面對的挑戰是什麼?你們面對的挑戰是很大的,現在的社會是一群官僚為一群有錢的人服務,現在掌握政治部門的人,你們信任他們來推動改變嗎?美麗島世代開創這個時代時他們才三四十歲,聽年輕人的聲音才有可能性,打前鋒一定是年輕人的命運。
前一個時代與前一個時代埋藏的張力很強,當時人們所受了傷,如:湯德章, 一直過了三十幾年到了美麗島世代才有人出來帶來變化,打破了三十幾年的噤默,那兩個世代中間是有斷裂的,而我們中間沒有斷層。
世代的變遷很有意義,在我的世代,很多人因為受到分裂的教育,所以為自己到底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的認同所困擾,我們活在神話、幻想、謊言中,我們的時代有很多困難,而它們在民主化之後有所解決。而現在我們要將民主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獨立完整的尊重,以及協商的習慣,新世代要在實踐、深化上行動。
【講者簡介】
林世煜
台南安平人。政治大學外交系、政治研究所。台灣威權時代反對運動的一員。曾參與《八十年代》,《深耕》,《自由時代》系列雜誌,和多次選舉運動。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長期志工,2000年政黨輪替後,著力於白色恐怖時代的口述採訪及真相調查;協助基金會團隊投入「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的規劃;中、英、日文版《人權之路》
編印,及紀錄片《青春祭》,《白色見證》,《火線任務》,《我的人權之旅》的製作;並籌辦「人權之路─青年體驗營」。
現任「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http://www.taiwantrc.org/」理事。
和胡慧玲共同著作:《白色封印》《在異鄉發現台灣》
部落格:《寫給台灣的情書》:http://blog.roodo.com/michaelcarolina
胡慧玲
台東人。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曾任職《自由時代》雜誌社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著有《我喜歡這樣想你》《島嶼愛戀》《十字架之路——高俊明牧師回憶錄》等書。曾從事基隆地區
和臺北地區二二八口述歷史採訪,合著《悲情車站二二八》等五書,以及合著《臺灣獨立運動的先聲─臺灣共和國》《白色封印》《在異鄉發現臺灣》。現任《上尚講堂》策畫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