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人類生而為人的本質?什麼是教育的核心?
外在為用,內在為體,在困頓的時代裡,教育真正該引領人看清的,究竟是外在之用,還是內在之體?
那些操權的掌控者,你們的視野揭露了你們的格局。
美國的教育現況,足以作為台灣教育狀況的借鏡。
====
2009-03-18
中國時報 文/林博文
美國經濟不景氣,各行各業皆受到衝擊,學術界和教育界亦不例外,其中又以大學和研究院的人文學科首當其衝,受創最巨。許多學校縮編英文系、文學系、政治系、歷史系、哲學系、語言系、藝術系和宗教系,剛從這些學科畢業的博士生找不到工作。不少學校凍結人文學科的人事,大刪經費。美國高等教育的人文學科教育,自七、八十年前經濟大恐慌以來,處境和前景從來沒有如此慘烈過。
人文教育原本就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十七世紀以來,哈佛、耶魯等常春藤盟校,伊利諾、密西根等中西部十個州大以及無數的中小型公私立學府,皆以培養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認識公民責任、具有推理能力和歷史知識為職責。讓大學生多懂一點文學、政治、音樂、哲學、歷史和國際常識,乃為高等教育的起碼作用與功能。畢竟,大學不是製造機器人的場所,而是培養有知識、有思考能力的知識人。
悲哀的是,在經濟危機下,大學人文學科已開始被漠視和踐踏。歐巴馬的數千億經濟紓困計畫雖包含振興教育經費,但許多公私立大學主管已表示人文學科分不到錢,即使有,也只是一杯羹而已。這批短視的教育與學術主管認為人文學科在經濟復甦中發生不了作用,不像理工學院或商學院那樣「有用」。他們甚至公開質疑:學歷史有什麼用?學文學和語言能找到事嗎?學藝術有飯吃嗎?《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瑪斯.傅立曼的母校布蘭代斯大學(波士頓附近,是所猶太大學),最近因財務困難,學校董事會私自決定出售一批大學藝術博物館珍藏的名畫和古董,並打算把藝術系關閉。消息傳出,輿論大譁,群相譴責,紐時甚至於社論痛批,但該校還是我行我素,寧可不要學校的文化靈魂,也不願在其它方面節衣縮食。
也有些教育專家認為人文學科的教育內容必須有所改變,不應再枯守象牙塔裡,而應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與經濟、科學教育相配合,而使主修人文學科的大學生畢業後有謀生能力。換句話說,從今以後儘量減少人文學科的傳統性質,而把一些「實用性」的知識傳授給人文學科的學生。不過,前哈佛大學校長波克(Derek Bok)並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強調人文學科就是要為大學生打好將來到各種不同研究院或專業學院(如醫、法學院)深造的基礎,這些基礎教育包括思考與分析能力、道德觀念和寫作技巧。耶魯法學院教授柯隆曼(Anthony T.Kronman)同意波克的看法,他說人文教育即是要探索「生命的意義」,而不是急功近利式的教育;人文教育在今天貪婪成性、華爾街充斥詐財之徒的社會,更顯重要。今後更需加強公民責任與道德訓練,以及重新檢視人的價值問題。
人文教育的精髓是培養一個知識人,為他(或她)奠定未來繼續求知和做人的根基。哥倫比亞大學美國研究計畫主任戴邦克(Andrew Delbanco)指出,歐巴馬就是人文教育培育出來的一個最明亮的例子,他在加州西方學院和哥大大學部主修歷史和政治,但在他成長過程中養成了堅持不懈的閱讀習慣,而使他終生受益不盡。他愛看文學作品和政治、歷史、傳記等非小說類著作,而他又關切黑人與民權問題以及個人責任問題,這些「養成教育」使他能夠在哈佛法學院當選〈法學評論〉社長兼總編輯,亦為他日後從政和入主白宮做好準備。柯林頓當年在喬治城大學也是主修歷史和政治,後來得了美國大學畢業生的至高榮譽羅茲學者獎學金負笈牛津大學。剛下台的布希憑藉「祖蔭」(legacy)進入耶魯,雖美其名曰主修歷史與政治,卻整天與啤酒為伍,聊天、談球賽並在兄弟會鬼混,養成教育不好,結果當了一個失敗的總統。國防部長蓋茲最近就說歐巴馬比布希更具分析能力。
儘管歐巴馬為人文教育的成果提供榜樣,但許多學者(包括柯隆曼)悲觀地表示,經濟不景氣對人文教育的打擊已難避免。即連素負盛名的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最近幾年已大幅刪減人文學科課程,有四分之一的大學生想選修一門文學和歷史,但因名額太少或未開課程而向隅。
人文教育受創,損失的是美國文化、社會和價值系統。下一任的美國人可能很少人會閱讀古希臘哲人的經典、中古文學作品和著名史著。美國不能僅靠機器人和華爾街來振興國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