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2009-11-18   中國時報   文/邱坤良

民間節令祭祀活動中,聚落、社群出錢出力,組織表演隊伍(陣頭)的傳統由來已久,也是民間技藝保存、薪傳、展演的平台。「陣頭」的表演內容彼此差異甚 大、難易有別,相對於「年簫月品萬世絃」器樂演奏的難度,大鼓陣或穿戴大型傀儡,裝扮神將的表演較簡單。不過,節慶的特色在社祭參與,每個人都能從社、會 活動找到自己的角色與位置,即使沒有參與音樂、戲劇或歌舞、雜技表演,亦可能扮演扛藝閣、撐繡旗、抬鼓架或跑腿打雜,極少當個純看熱鬧的旁觀者。

 

這種業餘性、自發性的參與精神,隨著台灣近四十年來的社會經濟、文化變遷一去不復返,民眾參與社祭活動的熱情不再,出現在節慶中的技藝水 準也明顯降低。但另方面,文化資產觀念日漸普及,寺廟的歷史、建築與祭典受到行政機關與民俗、藝文界重視,在有力的地方頭人主導下,祭典規模愈來愈大,各 地廟會節慶也常形成矛盾的現象:在地性、業餘性表演團體減少,難度較高的陣頭,如十三腔、南管消失;外來的職業藝人成為迎熱鬧的主力,簡單、花俏的陣頭大 行其道……

 

現代節慶中,由人穿戴大型神將軀殼,行走在煙硝瀰漫、鑼鼓喧天的「出陣」隊伍中,是最簡便、最規格化的表演項目。最近幾年,三太子從眾神 將中異軍突起,配合現代電子音樂,由七星步到方塊步,再變成韓國偶像團體的sorry sorry舞,加上山本頭、奶嘴、墨鏡、直排輪、機車,超炫超酷,完成「現代化」。

 

今年的七月,電音三太子更是轟動武林,登上「國際舞台」,在伊東豐雄設計的世運主場館田徑場上,戴墨鏡騎著機車,縱橫全場,讓居高臨下的 觀眾驚艷不已。高雄世運能獲得國人好評,電音三太子功不可沒。世運之後,太子更加忙碌,全台的太子爺廟皆與有榮焉,各地陣頭業者也躍躍欲試。誰是電音三太 子的「原創者」,已在「三太子界」引發爭議,有業者聲稱已申請註冊,「仿冒必究」;亦有人宣示自己是正宗太祖牌,還懸賞十萬元給能證明比他們歷史更悠久的 電音三太子。

 

在輸人不輸陣兼飆創意的情形下,高雄市文化局也乘勝追擊,在駁二藝術特區推出全新開發的三太子系列紀念商品,現場並有一套三太子服,讓民 眾做角色扮演。「玩電音三太子的孩子不會學壞」,幼幼版的電音三太子業已出現,台南新營太子宮還聲稱將舉辦全國性的電音三太子比賽,三太子成為台灣意象的 年代彷彿已經來臨,不但是廟會不可或缺的基本節目,也常成為百貨公司週年慶、科技產品發表會、消防局防火宣傳的常客,至於出現在大小選舉造勢場合,為特定 候選人助陣,更是時勢所趨。

 

電音三太子的崛起,有其民俗文化背景。封神榜的哪吒原本就是武功高強、叛逆性格強烈的神童,任何傳統禮俗難「啟齒」的疑難雜症,一般人容 易聯想蓮花化身的三太子。就民俗「百業」言,動作靈活、逗趣,具現代感的電音三太子,比其他神祇更能結合傳統表演(大頭和尚)與現代創意,最具「研發」成 為熱門表演「陣頭」潛力。

 

從電音三太子的表演形式與內容來看,太子臃腫的軀殼固然是創意的來源,其背後的推手更是民間創意產業難得的人才。他們所連結的平台,不見 得只拘泥於神像造型與迎神賽會,還有極大的揮灑空間。若從民間表演傳統而言,節慶呈現多元風格的同時,也應展示其文化意涵與深厚的技巧。需要一、二十人器 樂合奏的陣頭與一個人簡易、自由的表演,可以同時「出陣」,卻未必能等量齊觀。

 

電音三太子帶給台灣社會驚奇,反映現代節慶表演簡單、速成的趨勢,以及一窩蜂的社會文化體質。面對集體性、業餘性表演傳統跡近中斷的「民 俗」新流行,如何激發、鼓舞民眾參與民間節慶與藝文活動的熱誠,讓具傳統特質、技藝難度較高的表演文化也能受到重視,仍是行政機關以及社區文化工作者的重 要課題。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