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劇場 (36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昨天交出一篇(已經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的)論文大綱後,開始處理許多累積許久的雜事,但腦子仍然不停地動,一顆心噗通噗通。


這段期間,瘋狂閉關寫作數天之後,總是搭配出門工作一段時間,因為在不同頻率的團體及議題之間穿梭,左右腦一直經歷恐怖的動盪平衡。可能正是這些迴異的刺激,逼使我不斷感應到那些遙遙呼應的召喚。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跟民眾劇場工作隊的夥伴經歷了一個無比飽實的夜晚,完全不是因為活動本身的設計,其實今天根本也沒做什麼,我們只是好專心好清楚也好開放地去面對所有個人故事中層層細緻的關照及立體的提醒,包括社會結構中的無聲的人、衝突中無法表達出來的脆弱渴望、像空氣一般無所不在的文化,以及所有延伸的感受及思量。


如果一群人的相聚不僅僅是為了我們自己,而是為了從自我踏實到回應社會的更大期待,那麼當我們每次說「我們」,都不再只是「我們」。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討會一日工作坊 有感〕


「同理」似乎是應用戲劇工作坊最容易拿來定位的目標之一,也似乎只要涉及「同理」就有了某種道德上的正確度/完善度。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跟一群大專生培力計畫的年輕成員工作了一整天,在笑鬧過程中探索他們的習慣性沈默、以及生活裡的困境。

 

節奏很緩,氣氛很明亮,他們大部份的沈默把最後逐漸湧現的發言及集體身體表態,襯托得很深很沈。

 

經濟弱勢絕不是純粹個人不努力的結果,今天我們在那組的轉化行動中,看到那位組員決定站起來、採取行動、以團結代替平行性鬥爭,我們見證到個人嘗試對「被邊緣化」的困境,做出改變的可能性。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舊之夜]

 

2007年,在朋友的牽線下,我在南洋台灣姊妹會的文化劇場課程計畫中,擔任課程觀察員。才剛踏進民眾劇場領域不久的我,一切都新奇。

 

劇場計畫進展到一半,跟她們一起坐遊覽車到台北,參加九九大遊行,那是我生平第一次上街頭。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在火車上有個感覺:今年到目前為止,一直有機會跟好多不同領域的夥伴,透過劇場作各種探索,豐足又戒慎恐懼。

 

這波透過身體及集體的創造性,積極從事表達、對話或發聲的需求,讓我再再感受到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更多層次的意識覺醒、訊息傳遞、深沈反思、創造性行動,絕對是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必然實踐之路。

 

也是今天,讓我突然覺得其實在南部很幸福,因為資源少,所以框架也少,有好多做有趣事情的機會。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是永遠的起點】週末充電系列工作坊

 

9月第二場主題:舞踏體驗

 

謝謝許生翰老師誠懇的分享及帶領,謝謝參與夥伴們的熱情投入,這是非常飽滿的一天。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颱風沒來,我的生理痛跟牙痛頭痛卻一起來了,最後的感官痛覺練習讓我經歷極其微妙的覺知衝突。

謝謝書峰帶領我們練習,不愧是傳說中「南台灣最資深的男演員」,在劇場路上不悔前行30年真的不容易!

謝謝大家的熱情學習,又放鬆又有活力!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隔了半年,再次跟去年工作過的西港社區碰面,短短半年不見,包括我在內的彼此都看起來不太一樣(阿嬤說我變胖又變高?!)。

 

之前一位參與反應熱烈的中年男性成員,今天沒出現,大家說他忙著工作,總幹事夫人跟我馬上手拉手跨上機車,一起去他家堵人。

 

車子騎到他家院子,自營的製香工廠小倉庫前,裡頭堆滿一大包一大包的黃色香粉,地上、器具上都蓋了一層薄薄黃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覺得自己的工作很無用,既無法使法律或體制發生明確的改變,人們也不見得能在離開劇場之後,還能依然懷抱某種新刺激的渴望,甚至落實到現實中。

 

2013年出國交流回來後的我,充滿挫折,再次對自己的實踐充滿質疑。但我一直記得那天,當我讀著Terry Eagleton的《理論之後》,一句藏在頁尾的話突然蹦出:「藝術鼓勵你提出夢想與願望。」

 

我的眼睛再次亮了起來,也許那正是走這條路的終極提醒。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個早上,帶國小二年級到國中一年級的混齡團體,又動又靜,又平和又衝突,一下課發現自己仍在呼吸,感覺真好。

 

我接觸成人的機會比接觸學童多許多,但每次跟這麼年輕的生命工作,有機會接近他們在這個時代環境中的「願意」與「不願意」、「外露」與「內隱」,總讓我重新看見更多課題—那是無論長到幾歲,都持續在面對的功課。

 

以生命相遇的教室裡,有某種提醒,比寓言更寓言。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次跟這麼多大人、小孩上完課,不只玩還要探討議題,重要提醒 : 所謂「新」「移民」的姐妹,面對的諸多議題,不也在千千萬萬的華人女性身上出現嗎?

新移民劇場課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個早上,帶國小二年級到國中一年級的混齡團體,又動又靜,又平和又衝突,一下課發現自己仍在呼吸,感覺真好。

 

我接觸成人的機會比接觸學童多許多,但每次跟這麼年輕的生命工作,有機會接近他們在這個時代環境中的「願意」與「不願意」、「外露」與「內隱」,總讓我重新看見更多課題—那是無論長到幾歲,都持續在面對的功課。

 

以生命相遇的教室裡,有某種提醒,比寓言更寓言。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徵求願意長期支持我們的場地】(台南)

 

即將於九月展開的兩個〔民眾劇場工作隊〕團體,一新一舊,報名狀況飽滿,令人期盼!謝謝所有曾經口耳介紹的朋友!

其中舊團體上課到11月之後,希望將順利改採自主團練,以長期、常態的模式,正式運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尋海味」鯤鯓藝術計畫】

 

上週,社區阿姨們討論起為何男人寧願在樹下發呆或看電視,卻不願出來參加活動,分析背後的理由之後,在座共三位女性同胞決議回家進行鼓勵的動作,邀她們的老公下次聯合出席。

 

昨天,共有兩位伯伯成功被老婆拉來上劇場課,一開始,其中一位看起來有點不知所措,表情僵硬,椅子坐得遠遠,另一位則是老神在在,說他在家簽牌簽到一半,被老婆拉來,他根本不知道要來幹麼,只聽到老婆說「男生太少」,以為自己是要來進行「男性的復仇」。上課過程兩人適應算是良好,純天然的喜感逗得大家忍不住笑呵呵。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20 Mon 2015 00:19
  • 累積

當初為了尋覓長期發展〔民眾劇場工作隊〕的運作地點,因緣際會認識了 涴莎藝術展演中心​的朋友。

一見面相談甚歡,獲得對方好大的善意鼓勵,使我無比驚喜。最重要的是,他們真的懂得我想做的事,也願意支持。

對於一個資源不多又很「高怪」的獨立工作者如我,能遇到這樣願意支持藝文工作者傻人(們)的機構,非常不容易,我由衷敬佩他們對年青藝術工作者的大方,他們每一次虧本所促成的無形刺激,在一點一滴中慢慢累積,深遠之處不在此時,將在未來現形。

後來,因為場地檔期之故,我自己的工作隊課程並沒有在這邊發生,卻意外促成〔 新營有故事劇團​〕跟他們合作,展開今年上半年歷時三個月的三場固定演出。涴沙希望他們除了舉辦各種展覽或活動,更能透過〔新營有故事劇團〕的進駐演出,拉近民眾跟藝術空間、甚至是跟所謂「藝術」的距離。

今天的演出是最後一場,遇上陰綿冷雨,本以為現場應該是門可羅雀,想不到還是有十幾位觀眾冒雨前來,一起共渡兩小時的分享及演出。演出後我問涴沙的老師對這次與劇團合作的想法,他說接下來非常願意繼續提供舞台,讓〔新營有故事劇團〕持續進駐,讓新營的大家可以有機會來台南「打拚」,讓更多人認識這樣的互動劇場。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跟屏東縣文資所合作的第二期劇場計畫,這次將介紹一人一故事劇場。

 

這其實不只是向民眾「推廣」某種劇場或文資所的業務,更是直接向公部門提出對「文資」想像的拓展企圖,多虧有一位願意以非典型思維看待自身業務的公務人員,才有實驗的機會。

 

歡迎屏東的朋友來參加!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台南【民眾劇場工作隊】的長期發展計畫。

<整體計畫理念>

◎ 劇場是大家的:
戲劇/劇場不只屬於專業表演領域,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在民眾劇場裡表達自己的經驗故事,獲得刺激及覺察,並把改變的動力帶回現實生活。

◎ 讓更多人更認識自己及他人、更有公民意識及行動:
已在台南耕耘多年的〔木有枝劇場人文工作隊〕,將更積極地推動結合民眾劇場及跨領域藝術的課程/活動,推動「個人覺察」與「社會關懷」兩者兼顧的學習管道。

<整體計畫目標>

1、 在台南長期運作。
2、 集結想要探索「從自己到社會」的人們。
3、 運用劇場,對生活及公共議題練習表達感受及思索。
4、 未來可透過劇場,對關心的議題及對象展開行動。

文章標籤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注意基層護理工會的動向好一陣子了,也聯繫過幾次,今年似乎時機到了,終於有機會跟她們互動。

 

這兩天被心思細膩的工會幹部邀請,跟她們共渡一天一夜,在旁邊聆聽他們深夜的聊天、開理監事會,開始建立關係。

 

過程中,我見證她們細緻邀集每個人發言、來回釐清想法、不迴避衝突直接面對彼此的差異。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半年在台南進行【民眾劇場工作隊】的第一階段課程,目前即將進入尾聲,接下來將要在八月展開第二階段,逐步往長期的共學團體前進。

 

這個社會需要擁有更多讓人在生活中可以「認識自己及他人」、「連結彼此」、「透過團體刺激,感受並思辨自己的生活及社會」的創造性學習管道,人的情感及思考如果可以越流動,被壓抑的靈魂愈知道如何做選擇。

 

預防真的重於治療,就個人層面上,落實在日常生活的藝術可以來做這件事。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