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跟一群大專生培力計畫的年輕成員工作了一整天,在笑鬧過程中探索他們的習慣性沈默、以及生活裡的困境。

 

節奏很緩,氣氛很明亮,他們大部份的沈默把最後逐漸湧現的發言及集體身體表態,襯托得很深很沈。

 

經濟弱勢絕不是純粹個人不努力的結果,今天我們在那組的轉化行動中,看到那位組員決定站起來、採取行動、以團結代替平行性鬥爭,我們見證到個人嘗試對「被邊緣化」的困境,做出改變的可能性。

 

今天一方面動身體,跟慣性抵抗;又同時動頭腦,跟看似「既成事實」的「現狀」拉鋸,尋找更大的視野,以致於整天結束之後,我只想放空,好好充電。

 

這是第四年跟這個大專生計畫合作,每年都有一群希望改變生活的經濟弱勢大學生,在機構的陪伴下,花一整年學習接近自己,以及各種實用知識及能力,以希望改善未來。

 

脫貧的終極源頭在於改善國家的基本體質(政策、多元產業的永續發展、社會保護網....),我曾經懷疑過自己的角色及這種計畫的意義,擔心自己只是不知不覺鞏固了些補救性的執著。

 

但今天,那些燦爛的火花及連結,讓我重新理解保持某種涉入/參與的必要性。如果我們可以透過一些過程,提醒彼此自己其實有啟動的力量(而不僅僅是順從),那就值得繼續彈性地試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