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研討會跟劇團老夥伴C重逢,他發表一篇論文,關於他自己跟失依少年進行戲劇治療課過程中的內在與外在旅程,我讀後很有感觸。

作為民眾劇場帶領人,我也常面臨心中對課程的理想目標,必須與參與者的現實需求磨合,中間經歷很多挫敗,更進行過一次又一次複雜的自我檢視。

這一兩年,隨著工作經驗的累積,我覺得自己的狀態愈來愈清晰,有些東西穩穩地沈澱在心裡。現在,每當帶領課程遭遇「不順」(但「順利」又是什麼意思呢?對「誰」來說是順利),我知道最須先求的並非「解決」方法,而是先如實「面對」我們的「共同存在」。

我覺得「劇場」是觸媒、也是場域,但不該是全部。C 在論文中提到:「是不是」戲劇治療、「是不是」戲劇教育的提問,我讀了好有感覺!以前的我,容易急著「定義」我到底做了什麼類型的劇場,但對現在的我已經不重要。

我總是在劇場跟不同民眾相遇,若抽掉「劇場」,我跟他們的關係會是什麼?

我愈來愈不喜歡「妳做的是教育劇場?」、「妳做的是被壓迫者劇場?」...等等的提問,定義一個人做什麼類型的劇場,到底有什麼意義?我不是專門研究特定劇場類型的學者,對我而言,真正在帶領課程現場發生的事,就是在適當時候、選擇適當的策略,跟這群人工作 — 而「適當」是必須經過一次次嘗試、調整而得來。

劇場是活的、人更是活的,如果可以看到「劇場」這件事並不是劇場課堂上的全部,那就必須放下對劇場類型/定義/技術...的執著分類,讓自己保持彈性與開放,把焦點放回到場上的所有人身上,感受彼此的狀態,思考什麼策略可能適合此時此刻。

是劇場促使我與民眾相遇,促使「我們」(而不是只有參與者)練習呈現原本模樣,更促使「我們」練習接受彼此的真實。

正因劇場在我的工作中如此重要,所以,一輩子都要提醒自己的是:若抽掉「劇場」這件事,我跟他們的關係是?我有沒有被「劇場」限制,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如果跳脫「課程目標/任務」的現實,我能不能仍看見彼此的面貌與關係?

「人」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總之,我真的很高興那天讀到C的論文及分享,我想我們在反思的是相似的。

 

※下面是我這陣子為了推甄研究所寫的研究計畫,充滿書寫及思辨上的青澀,不過我真的很高興整理出了這篇,因為雖是剛草擬出來,但這個主題已在我心中思考了兩年。

 

一、       研究主題

 實踐經驗的反映思考 「民眾、劇場、劇場工作者」的關係地圖 

 二、       研究動機 

筆者於2006年接觸到Augusto Boal的「被壓迫者劇場」,它強調人們在他們的劇場及社會中再次發揮他們的主角功能」,說明劇場是一種「溝通和對話的工具」,藉劇場「培育民眾的表達自我能力,發掘出新的想法和觀念」,使受壓迫者在劇場中進行「革命的預演」,以行動彰顯劇場乃社會轉化工具」之價值。

筆者深受觸動而著迷,之後投入民眾劇場領域,視「被壓迫者劇場」為自己實踐劇場工作的精神主舵,同時依目標與需求,結合各種劇場、表達媒介及引導策略,以兩種角色與不同族群工作:一是引導民眾表達並演出自己故事的劇場帶領人(透過劇場課程),二是為民眾演出他們生命故事的演員(透過「一人一故事劇場」演出)。無論媒介為何,核心願景均為拓展民眾說出自己故事、找回自我詮釋權、擁有個人主體性、進而重新定義個人與社會關係的更多可能性。 

而當筆者以劇場工作者身份走向民眾,雙方在劇場相遇,「民眾、劇場、劇場工作者」三方之間,建立了「民眾—劇場工作者」、「民眾—劇場」、「劇場工作者—劇場」三條連結線組成的三角關係,形塑出一幅有機運作的地圖。隨著工作經驗增加,筆者開始體會此三角地圖的複雜,及映照出的現實侷限。當理想的劇場實踐與現實狀況產生落差,如何於其中接納自己的瓶頸,並在反思中進一步咀嚼民眾劇場的核心意義,繼續前進?

本研究將從筆者本人的民眾劇場實務工作經驗出發,在「劇場課程」實踐場域中,分別針對參與民眾」、劇場工作者」、劇場」之間的水平連結,探討關係、互動模式及侷限,映照三者與現實世界的關聯、限制與影響,進而對民眾劇場的實務工作進行更多咀嚼與反思,提出可能的建議

三、       研究目的  

筆者在過去5年的實踐歷程中,並未系統累積反思紀錄,相關理論涉獵亦淺薄,故缺乏更具意識的檢視、對話及辯證刺激。此外,關於劇場作為社會實踐等相關主題的國內文獻中,由劇場工作者本人親自書寫、從自身實踐經驗出發的論述不多,故缺乏來自第一線的直接資料,供更多人認識劇場社會實踐的多元面貌。

綜合上述,希望藉由啟動本研究,正視自己過去實踐歷程之價值,試圖整理劇場工作中的各種觀察與紀錄,呈現劇場作社會實踐的其中一種風貌與觀點,並藉此提出反思,針對民眾劇場意義進行深化的可能性,既為未來行動給予提醒,也提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研究問題:

◎ 探討自己的「劇場課」實踐場域中,「參與民眾、劇場、劇場工作者」三方的連結關係、互動模式、限制、影響

◎ 探討劇場作為轉化社會工具的意義、侷限、建議

四、       研究方法

試圖以「實踐取向的哲學方法」理論為方向,批判探究筆者過去已進行、或目前進行中的民眾劇場相關課程經驗,去發現或建立劇場參與社會實踐中,關於參與民眾、劇場工作者、劇場三者關係的相關知識。 

估計將採用參與觀察法或質性訪談(半結構式訪談法),向筆者帶領的幾組劇場課民眾進行互動、對話式訪談;並搭配自我民族誌方法,紀錄筆者作為劇場工作者的田野實踐歷程與想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