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張小虹】2012.02.18

去年秋天紐約街頭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如火如荼,群眾聚集的演講台上突然冒出一個人,鼎鼎大名的學界酷兒教母巴特勒,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的講座教授。她認真低頭看著手上的講稿,一字一句分析著資本主義之弊,台下的群眾也一字一句跟著重複她的話語。學者的批判條理分明,聲音姿態中卻有難掩面對群眾的靦腆。

但事後這段被轉貼到網路的影像,卻引起正反兩極的討論,不是發言稿的內容有爭議,而是發言稿的載體太醒目:酷兒教授可是手執「哀鳳」,一字一句看著螢幕低頭唸稿,不爽的人說難道教授是打著資本主義的手機反資本主義,捍衛的人則說教授是以資本主義之道,還治資本主義之身。

「占領華爾街」關手機何事?在批判資本主義的當下,有無理論修辭的底線與消費實踐的防火牆?「哀鳳」最近當然又再度「哀鴻遍野」,美國紐約時報大幅報導蘋果電子產品在中國大陸的勞動剝削,凸顯iPhone、iPad內建的「人權成本」。但報導依舊雷聲大雨點小,絲毫不能撼動蘋果帝國的盛世大業,反倒被穿鑿成美國大選布局或中美強權對峙的戲碼。

但揭露毒蘋果的「新聞」,難道不早已是「舊聞」中的「舊聞」?前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富士康龍華廠員工跳樓事件,台灣百名教授連署抗議「終結血汗工廠,捍衛勞動人權」,更先後有台灣與香港工運團體發動拒買iPhone 4行動,但卻絲毫不影響iPhone 4的大賣特賣。

而同年台灣本島觸控面板洋華光電的勞資糾紛,行動團體轉向洋華廠最大品牌客戶宏達電抗議,要求重視下單採購的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卻只換得一句「這是下游的下游,與宏達電無關」,將生產鏈環環相扣的勞動剝削,撇得一乾二淨,就算學生團體膽敢彩繪「HTC殺人手機,血汗工廠洋華製造」裸體搏版面,也只能在新聞報導中曇花一現。

崛起於九○年代的反血汗工廠運動,訴求的乃是消費的倫理實踐,初期以揭露紡織成衣業在第三世界的勞動剝削為職志(超低薪資、超時工作、工作環境惡劣危險,甚至雇用奴工童工),往往資料與照片一出,群眾譁然,一時半刻間重挫這些生產血汗球鞋、血汗T恤的企業品牌形象,也成功逼著這些品牌企業開始規範生產鏈上游廠商的勞動條件。

但廿年下來,從紡織成衣業走到了電子業,反血汗工廠的修辭與行動早已疲軟無力,品牌企業越來越可以撇清責任(全球外包、分包、轉包,稀釋到冤無頭債無主),只要銷售數字長紅,就越來越有恃無恐。而血汗工廠的定義更隨著新彈性生產模式而改變,窗明几淨的廠房完全無法說明追單時的勞動高壓。但真正最關鍵的,恐怕還是消費者似乎已對血汗工廠的揭露不痛不癢,「舊聞」不新,難道在於招式用老,無法再激起消費倫理的情感回應,更遑論在消費實踐上的抵制行動。

血淚斑斑,冤魂處處,只是廿年後眾人似乎早已安居「血汗物體系」,若這款智慧型手機有冤魂,想必那款智慧型手機也一定有苦主,消費者的無感,恐怕正是當前反血汗工廠運動最痛心疾首之處。

(作者為台大外文系教授)



全文網址: 張小虹:不痛不癢反血汗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6908647.shtml#ixzz1mhpQGtSc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