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xuite.net/dogpig.art/xox333/37940579

計畫說明/

「打狗驛全區復駛計畫」,不只是一個歷史文化遺產的保存計劃,更是住民生活場域和在地觀光產業概念翻轉的計畫。

近 10年來,豆皮文藝咖啡館(Dogpig Art Cafe)在高雄匯流了一群關心在地文化、藝術變遷的社會新鮮人,經過時間輾轉,眼見打狗驛廢駛後馬上面臨拆除命運,因而組成「打狗驛古蹟指定聯盟」 Takaoeki Cultural Heritage Recognition Alliance (http://sites.google.com/site/takaoeki/)竭盡心力予以抵抗。

預計10/9(六)當天,有一車北上的高雄人將掏出個自生活上的深層困擾,用不同兩個城市匯集一個可能,關於土地人文等快速流失的社會實況;以各自嘴巴集體輪番漱說... 這些聲音都很有可能改變當政者實際執政的思維。

除 了現地錄製16支網路影片外,從9/4到10/31,TCAC(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第四樓展場內的影像裝置,將不停輪播四部紀錄高雄港變遷的短片,分別是 -港岸舢舨船(陳皇儒) 、誰的公園路(伍心瑜) 、紅毛港家變(王振宇、陳穎彥) 、三十八股的倒數(陳一芸) ,並加插海馬小組(蕭立峻)全新創作的影像。

「覆屎」是這群社會新鮮人面對台灣當局,亦是地方迴向中央一次精神性政治的集體潑濺行動。

~~~~~~~~


作品名稱
/ 覆屎計畫- 嘴巴排泄(1)- 台灣當代藝術論壇雙年展2010

作品年代/ 2010

作品媒材/ 軌道燈支架寬1067mm + 海馬迴.港之靜展錄像50分循環播映 + 全區復駛計畫1300份出版品+ 16位演講者 + 16支不剪輯網路影像

展覽日期/ 2010/09/04~10/31

展演地點/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靜展裝置.演講秀) + 華山藝文特區(演講秀)

~~~~~~~~

: 林碩彥/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副教授、英國牛津Oxford Brookes大學都市設計政策博士/ 關於「打狗驛」,他曾於「被低估的打狗驛地景文化」一文中這樣描述~ 在東亞地區除日本京都的梅小路鐵道博物館外…其堪稱是當今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運動中方興未艾的二十世紀殖民遺產(colonial heritage)議題中的東亞地區代表。

~~~~~~~~

運動主體/ 打狗驛古蹟指定聯盟Takaoeki Cultural Heritage Recognition Alliance (sites.google.com/site/takaoeki/)

李 宇軒(現任召集人.Yu-Hsuan Lee) 、 王冠人(Wang.Kuan-Jen) 、蔡明政(Cai Ming Jheng) 、劉致廷(Liu Yoshua) 、黃廣華(Huang-Kuang Hua) 、黃昱升(Huang Ya-Sheng) 、黃申在(Huang Shen-Zai)、郭舒(Kuo-Meng-Kuan) 、翁榮輝(Wong Rong-Huei) 、徐敏思(Hsu Tiao-Tiao) 、小毛(Siao Mao) 、 林秋菊(Lin Ciou Jyu) 、莊傑任(Jhuang Jie-Ren) 、周揚珊(Jhou Yang-Shan) 、周益弘(Jhou Yi-Hong) 、李重志(Li Jhong-Jhih) 、王曉蕾(Wang Siao-Lei) 、丁勇言(Ding Yon-Yen) 、楊以馨(Yang Yi-Sin) 、鳳梨(Pineapple) 、盧姵岑(pei) 、撒旦(Sandals) 、陳婉娥(Chen Wan-E) 、陳皇儒(Chen Huang-Ru) 、孟容(Meng-Rong) 、鄧佳慧(Teng.Chia-Hui) 、蕭慶章(Shawn) 、王麗芬(Wang.Li-Fen)、劉秋兒 (L)、、、等

~~~~~~~~

感謝贊助/

1.台灣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協會(Taipei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1. 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計畫(老高雄文化行動紀錄)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Cultural Conservation Activism for Historical Districts in Kaohsiung)

~~~~~~~~

作者簡介/ 劉秋兒 Leoliu  (facebook.com/Dogpig)

199101~06「繪畫秀」
-持續半年背一隻裝滿自己圖畫的大垃圾袋到處找人欣賞,主張溝通才是藝術。

199501~07「煉精術」
-每月一幕廣告刊登,關於一個人的精神如何持續存活的電話聊天行為。

1998~2005「缺牙鋼琴」
-以自己的呼吸和心律為節奏,錄製了百首鋼琴聲響。

1999~「豆皮文藝咖啡館」
-以現實營利所得做為藝術理想的持續;藝術即生活、開店即創作、豆皮即藝術。

2001.2005.2006「狂喜日」
-從開店到打烊全部現場發生(聲)。以鬆散、失控的節目形式去顛覆雅俗共賞。

2002.2003.2004「勞動藝術」
-徵募,提供一個空間和不到一週時間,讓舉辦展覽變成窮極勞動的行為。

2004~「行走的學校」
-自2007年開始於所在城市高雄環境行走。

200812~「擴充運動」
-在地觀察、就地抵抗,運動的有效性必須建立在這看似無效的日常生活裡。

~~~~~~~~

覆屎計畫-補前

 演講秀:
一.邀請對象的條件-
*曾經參與改變打狗驛車場、濱線、臨港線(是拆是留或...)的人物。
*與聯盟有過支援關係或關心此運動者。
*支持高雄打狗驛復駛計畫的。
二.願接受以下條件者-
*以真實身份於現場講演10分鐘,內容關於人民、政府、土地議題。
*得接受錄影&觀眾臨場提問。
*支持此錄影可能透過販售、傳播、串連網路與更多人分享。
*所得即添入聯盟持續推動鐵道復甦基金。

文件展:
一.假地製作-
*將原來在高雄發生的運動,「原班人馬」置換場域和注入藝術表演情境,使內容(精神)盡可能不變的「排泄演出」。
*演講秀地點有二,一為當代藝術中心2樓,一為華山藝文特區戶外。
*假地製作的紀錄影片完全不剪輯即原汁網貼播出。
二.在地製作-
展場播出一系列近年高雄在地運動的原始紀錄影片,讓尚在努力中的打狗驛全區復甦運動得以繼續被瞭解和支持。
*1300份「打狗驛全區復駛計畫」免費讓人取閱。
*販售高雄港週邊拆遷與強制徵收紀錄短片集-「海馬迴°港」。

~~~~~~~~

豆皮嘴巴路線  http://blog.xuite.net/dogpig.art/xox333?st=c&w=918847&p=1

一 開始是想多瞭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高雄,所以,2004年即構想出「行走的學校」這樣的概念,同時也想出如何將對城市所想所思,透過什麼樣方法傳播出去? 直到3年後豆皮的「勞動藝術」和「狂喜日」下檔,才接著開始了「行走的學校」上場。這也才真開始將我們認為的藝術給走入環境、走入社會...總之,豆皮文 藝咖啡館成了行走學校的基地。

其 實,它一直是一個鬆散而沒有固定成員的行走和聊話團體,它主要分腳底和嘴巴2種路線。腳底路線約每2個月會在豆皮所在城市"高雄"這裡,找出一條大家想走 的路線,然後沿途行走.紀錄...另一方面,嘴巴路線每週四也會不定時約3.2位想講講個人對生活的點點感想的人來豆皮錄音。然後,我們再將這些影片.聲 音放在網路與人分享。

2007 年2月17日,嘴巴路線開始行走…這些聲音至今依然可以從豆皮部落格收聽到~ *高雄只有草莽沒有前衛 *為甚看默劇大家要酷酷掃 *人體.肉乾.虎卵 *高雄劇場行屍走肉 *台灣歌仔戲的可能 *男人射精顯然是一門藝術 *從樂生保存運動看看高雄 *對流行音樂中心的疑慮 *賣不掉,藝術創作幹嘛 *台灣民族主義必需徹底追求 *沒有意義,存在即是廢墟  *一口尖叫畫破了所有甜美音符 *天外地(野渡高屏溪之後) *幹!高雄 *行走是最溫和的運動 ...。

台灣經濟奇蹟  http://blog.xuite.net/dogpig.art/xox333/34180228

1900年台灣縱貫鐵路最南端,建造了打狗停車場,使台灣火車延續台南站繼續開向更南方,鐵道因為沿岸伸入港灣中,所以被稱為濱線,後來在鐵道西側建造了台灣第一個棋盤式街道現代化社區~「哈馬星」,其名是因為濱線日語發音(日語:????,Hamasen)之諧音而來。

1908 年停車場改建為車站~「打狗驛」,即成為台灣鐵路縱貫線的最南一站,因此,也繁榮了哈瑪星和後來的鹽埕;這同時高雄港築港計畫1期工程開始,緊接著 1912年進入第2期工程,配合港岸貨物運輸,1919年從打狗驛開始向東分支,沿著港岸繼續延伸,成為後來全台灣最大規模環繞都會一大圈的鐵路系統~ 「臨港線」。

高雄市臨港鐵路線,並非一夕造成,它是隨著高雄港埠的漫長建築而發展。從濱線、打狗驛、臨港線等的逐步串聯,而逐步造就了高雄城市的發展規模和方向,可說是「現代高雄」的啟源、命脈。

1920 年「打狗」改名為「高雄」,1924年改制設市。打狗原是一個小漁村,經過數十年打造,即成為全台灣第二大城市;這個城市的發跡可說是伴隨台灣現代工業的 發展而來,高雄市能成為台灣重工業和運輸重鎮的關鍵,在於她具備發達的鐵路系統和擁有全台最大和精良的港埠設計;在110年前,從一條台南通往漁市場的濱 線而萌芽了現代工業的高雄,至日治後期,環繞當時整個新市區中心的臨港線鐵路既就串聯,加上築港二期完成,正進入三期作業,台灣一個嶄新的現代城市於斯開 啟。

戰後民國初年,濱線、臨港線大力修復補建,使日後70~80年代台灣經濟奇蹟有一關鍵性的發展基礎,這不僅僅使高雄港成為國際重要港口,更讓全世界看見台灣。而打狗驛、濱線和臨港線加上高雄港,這一脈相連的設置,創造了我們台灣日後與世界運輸的一個重要接頭。

全區復駛計畫  http://blog.xuite.net/dogpig.art/xox333/34180228

自 人類發明火車以來,火車就成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台灣缺乏一處有系統的歷史車場,開放民眾學習和體驗,好讓我們瞭解過去100多年來,這種非常重 要的日常公共交通工具;無論各型火車種類的發展或人文歷史的情感故事,火車和火車站都值得一書再書,整個人類現代化過程,其地位無可取代。

濱 線、臨港線以及打狗驛車場,在2008年11月大部份停駛,非常可惜!沒人為她開啟另一扇更有意義的窗。打狗驛車場總面積超過50000坪,基地產權全屬 政府所有,非常完整。打狗驛曾經是日治時期日本國最南境的一個火車站,並做為繼續南侵最重要的一個門戶,其歷史價值毋庸置疑。

任何有遠見的政府,都不應該眼睜睜的看著這塊國寶香消玉殞…打狗驛古蹟指定聯盟相信,即使在原來場景上去蓋一個全新的捷運,亦難彌補打狗驛車場之於這城市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價值,縱使再多的錢也都買不回。

打狗驛全區復駛計畫,不只是一個歷史文化遺產的保存計劃,也是一個滿足住民生活機能和在地產業開發的計畫,在這裡應有系統規劃她變身兼具運輸、教育和觀光的一處多功能生活性車場。

未來,她將可帶動濱線、臨港線沿途聚落和商圈的復甦,更可以為全區周邊的許多歷史和文化群落串聯加分,不但可再造老社區變成新焦點,更將大大提升高雄舊核心都會的生活品質以及對外的觀光價值。

打 狗驛全區復駛計畫涵蓋了三個主體場域,即濱線、打狗驛車場、臨港線,亦需要遷動三個配套運作,如社區小巴士、港岸舢舨船、外掛式停車等。打狗驛車場內之重 要歷史建物和設施的復育及分區還原與再利用,沿線景觀與月台站體的設計等等,最終,市民如何有權參與設計自己城市,將是這復駛計畫全面啟動的主軸。

必須釘死政府  http://blog.xuite.net/dogpig.art/xox333/21124355

政府長期在兩個地方,用看似兩套不一樣手段,其實進行著同樣目的的勾搭;一個在城市裡實施都市更新,一個在鄉村裡進行農地徵收,兩種不一的名目,其實都為了同一件事,就是財閥式的經濟開發。

官大學問大、一朝當官做惡多端都合法...這您信嗎?以下我們隨機抓兩個徵地與都更網路新聞摘要,以瞭解我們何以要將「釘死政府」變成全民運動...繼續,您就知道這樣荒誕謬誤就都真有其事。

一.苗栗大埔遭農地徵收訊息

*2010 / 06 / 22-經濟部工業局的「台灣工業用地供給與服務資訊屋網」內容暗示,政府經常性透過不正當手段,挾地方簽署同意開發案,這等同於支持不屬於政府財產的農地被徵收...只因為「馬政府」說要蓋捷運環狀都市更新一句話...

*2010 / 07 / 27-農田變工廠,徵收浮濫,台灣還需要更多工業區嗎?弔詭的是,工業佔台灣總體經濟的比例,卻在30%上下徘徊。工廠外移,產業轉型,台灣還需要徵收農 地蓋更多工業區?洪啟東解釋,縣政府用低價徵收農地,換給人民地價較高、但是面積較小的住宅用地,其餘土地就是縣府跟開發公司的。

二.打狗驛車場遭都市更新訊息

*2007 / 12 / 18-市長正式揭幕「哈瑪星火車博物館」...將和高雄市的歷史記憶相互連結。隔年10 / 20-市府工務局編列3600萬元闢建「臨海二路臨港線段」,道路將橫切過鐵道銜接七賢三路及臨海二路,消息傳出,地方文史團體一片譁然。

*2008 / 11 / 09-市政府文化局舉辦「再見!最後ㄟ尾班車!再會!高雄港站!」活動...高雄港站未來將規劃建設成為鐵道文化園區。隔年08 / 06-市府變更約8公頃的土地要做為商業使用,其變更面積佔打狗驛車場3 / 2大。

*2009 / 10 / 22-市府聯手內政部營建署進行公開招商說明會,把「文資審議中古蹟」的高雄港站公開拋售。隔年01 / 01-市府都市發展局都更案公告,對破壞完整的打狗驛車場變本加利,在鼓山路與七賢路間畫上更多條剖斷鐵軌橫行其上的道路。

新聞紀錄可鑑古照今,這些新聞顯見了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行事顢頇且顛顛倒倒。將這些新聞並列案前,便赤裸裸揭露了市府所謂「哈瑪星火車博物館」或「鐵道文化園區」不僅只一隻不負責任的嘴巴在畫大餅,而是俱證了市府對市民已經形成公然詐欺。

最後,我們不得不信「官大學問真的就大」、「一朝當官做什麼真都於法有據」。

嘴巴用來排泄  http://blog.xuite.net/dogpig.art/xox333/36881418

大 家都知道,市長一任四年,市長政權取得在於選舉結果,其所謂台灣民主制度是建立在這樣四年一選的結果上,投完票的非選舉期間長達三年以上,即進入所謂民主 渡假期,即便有經歷整個社會變動的事故發生,都很難撼動既得的政權,何況地方社區的特色發展,更容易被粗魯包辦在任何更大上位的政策中,肆意的被無故變更 和消失;在漫長的民主假期裡,執政者輕易的,不必再徵詢更細緻而踏實的民意,便能含糊三年再來一次,顯見台灣現行民主制度對於地方文化發展,沒有正面而有 效的協力,甚至於是文化發展的阻力,這種民主,讓每個城市樣貌趨於一致,讓社區與社區差異文化逐年消失…

為 了彌補現行這個民主之惡,我們發現了一個重要道理,市民必須有權參與設計自己的城市,政治人物任期再長也不過8年,相對於城市住民可能的一輩子,簡直小巫 見大巫…透過我們對自己城市的熱愛,我們更有權力為我們可能住一輩子的城市,應有想望保存或改善的權力,所以,市民必須有權參與設計自己的城市,應該是一 個城市文化民主落實的指標…

這 次在當代藝術中心的展演計畫主題,是設定生物(人類)身體機能與現狀顛倒之後所面臨與食物可能產生新的關係為概念,試圖拓印民主社會的可能與不可的狀態; 等於重新設定情境之後,讓所有曾經參與改變(是拆是留或...)的人物,有機會重新再描繪這條在這地已經百年的線條,無論情感或美感,無論經濟功能或權力 需求,藉由不同時空與心境,重新調回到原初「個人立場」,來講我們城市未來和過去到底需要靠什麼來串聯?終究,這樣的「嘴巴排泄」得類似上教堂懺悔一般, 簡約卻也隆重...只是,這次需要以「藝術之名」排泄之。(圖.文/Leoli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