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團練給了我一種奇妙的感覺。

在某個時刻,我在每個人身上找到一種隱形的連結,連到我身上,一條條看似不同卻又相似的連結。

宗緯做的那個敘事者V,我看得笑了,心裡默默有一個莫名的觸動。

培養皿裡的種子、盆栽裡的種子、外面森林裡的種子....雖然大家都是種子,但因為際遇的巧妙,每個人一開始的生命起點就座落於不同的地方,然後展開了不同的生命歷程。

有時候,看見明明看似相似的我們,卻有這麼不同的人生,心裡有非常多難言的複雜情緒。

比如,當我在平地無風無雨地專心實踐自己的人生理想時,一位跟我同年的布農族朋友,歷經了風災,在那瑪夏家鄉持續投入災後各種結構與人的複雜交錯。

比如,在報上看見新聞報導,跟自己年紀相仿的人,遭遇重大變故,必須站起來重新去面對生命。

比如,跟我個性無比契合相知的S,在他的國家經歷太多太多艱難的考驗,他的人生際遇對我像是一本小說,他的生命厚度對我像是一座堅毅的山,我一方面訝異他描述時的淡然,另一方面卻也發現自己的微不足道,原來相較之下,自己是不折不扣的溫室花朵,在一個無比安全的環境裡,為自己的生命做了一個轉彎的決定,就以為已經是很大的突破。

總是在「比較」之後,再三發現生命之間的迥異面貌。雖然早知生命的多元是必然,卻仍再三被這些繽紛的景象給懾住。

為什麼呢?我在這些「不同」的生命風景中,學到什麼呢?是什麼造就了我們每個人現在的模樣?

今年年初,曾有一陣子,對於去校園進行流浪者講座分享一事,我徹底失去了動力,因為覺得自己的生命實在太渺小了,外面比我有人生歷練、比我更有勇氣的人太多了,我是什麼「咖小」?我有什麼好「分享」的?心裡有好多心虛。

但是後來經過一些時間的沈澱、一些人事物的洗禮,我重新找到觀看的不同視角。我慢慢明白,這世界就像萬花筒,太多層次也太多長相了,要「比較」永遠比不完,那麼,為何不好好靜下心,專心觀看自己呢?

而這所謂的觀看「自己」,並不是指自溺在自我世界、自我感覺良好、外在世界於我何干,而是學習從自我的真實生命經驗出發,正視自己體內真實的歷程,看見這個歷程的價值,然後誠懇地用自己的生命,跟其他人的生命、跟大環境對話,然後產生行動的可能性思考。

每個故事都有它自己的價值,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力量,不需要老是放在天秤上跟別人比較。

雖然身邊總會有些「個人v.s.社會改變」的質疑或不屑,但我願意相信,每個個人內在的改變,投入集結起來就是力量,雖然緩慢、雖然隱而未顯,雖然不像以議題、組織結社等方式,可能可以為整體社會帶來具體宏觀的明顯改變,但為何「個人」與「群體」兩者不能同時進行?為何不能各取所長,從各自有效的方式進行?所謂的「社會改變」,其路徑難道不能多管齊下嗎?

自從我想通了這點,也願意好好看待屬於「我自己」的生命價值後,現在當我去學校分享,心裡不再有心虛或質疑。

站在台上看著同學入場時,我會讓自己徹底放空,心裡反覆而平靜地對自己說:「今天,我將用我最大的誠意,跟同學分享屬於我的一些故事。」然後我踏出去,帶著我的誠摯,向前面這些年青的臉龐,分享我自己的一些小故事與感想 

每回演講之後,我都會接收到同學給我的迴響,也是在那當下,我再三感受到真心交流的必要性及其價值。

 

是的,我們都是種子,只是撒在不同的環境底下,也許你被種在培養皿、也許你被種在盆栽裡、也許你被種在森林裡...。看見彼此的不同是必要的,了解彼此生命狀態的不同是必要的,當我們有機會窺見外面不同的生命風景,我們也將有更多視角回觀自己:「我的生命是什麼?我跟別人的相同與不同是什麼?我跟別人的連結是什麼?我有改變的可能嗎?」

 

也許,生命的往前推進,就是從「看見」開始—看見自己、看見別人,看見一切都有其價值,沒有孰輕孰重。



DSC_000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