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計畫過程

對自己的不確定

 一開始在跟夥伴們排課程輪值表時,我馬上看見自己的心虛。

我發現我實在不想一開始就當主帶者,我希望可以多觀摩其他夥伴帶領,甚至在我內心深處,我其實是不太想當主帶者的,因為我心裡有太多跟孩子互動的不熟悉與不確定。我一直在想:我究竟需要多少時間跟他們彼此熟悉信賴呢?我需要多少時間來學習跟他們互動的語言呢?…..對於跟「孩子」工作模式的不熟悉,從一開始就悄悄產生了不同的障礙,讓我對自己該如何參與、可以如何貢獻一己之力,有或多或少的質疑與不信任。

拿捏自己的角色

記得第一次到課堂時,馬上被孩子們熱情而真誠的態度給吸引,我還來不及觀察教室,就被幾個小女生包圍,她們跳進我的懷裡,一下子要玩我的耳環,一下子要我念故事給他們聽,我被這突如其來的熱情與種種邀請給迷昏了頭,也一時忘了拿捏自己擔任的助教身份,所以可以說是有點「狀況外」地就這樣坐在教室外的沙發,跟孩子們說故事說了好一陣子,才趕緊邊哄邊拉著她們,進入已經開始上課的教室中。

孩子們對人的那種直接、真誠、友善、緊密,對我是一種很容易上癮、著迷的相處模式。我很清楚「上課」與「下課」並不是完全區分開的兩件事,但如何一方面維持與他們的親近、讓上/下課之間的「情誼」可以一直貫穿流動,另一方面又能在上課中互相尊重,不因情誼而影響上課秩序與專注度,並確認自己擔任「助教/主帶者」該有的責任(但不是去塑造或強化一位所謂「老師」角色的權威與距離),兼顧課程主題的達成度….,在這一系列的陪伴課程中,我一直在試著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