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出處:<嗷副刊>http://www.au-mag.org.tw/locole-somebody/103-2009-11-17-18-06-19

 

豆皮是間讓我佩服的藝文行動場域,在這裡各種有生命力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頻繁但不草率,有質感但很親近人。
有理想的經營者總是有一顆清楚堅定的頭腦,還有明快的行動力,好好效法。

 

作者 / 鴨子(蔡雅如)   

 

如果有機會,你會想用什麼好玩的方式,來認識你所生活的城市,遊歷在她的過去現在,和她一起呼吸,觀看在她懷裡的一切?


有個古靈精怪的大男孩─劉秋兒Leoliu,生在屏東長在台北,不安份的靈魂選擇在高雄生根,開了間「豆皮文藝咖啡館」(blog.xuite.net/dogpig.art/xox333)--斑駁的原味空間裡有生意盎然的音樂藝術電影遊戲和幸福的餐點。將強韌的藝文根芽種在生命力豐厚的鹽埕區,是不凡的起點。總是笑容靦腆的他,思緒清晰,批判政策捍衛文化保存的力道從來也不客氣。


[peo-1104-01-1]
秋兒,攝於豆皮文藝咖啡館﹝攝影師:Leoliu﹞

 

秋兒一直在跨界的行為藝術裡玩耍,讓喜愛豆皮的朋友來不及無聊,狂喜日、勞動藝術、擴充運動、電療聚樂部、發行豆皮丸,在一次次的實驗裡玩得很爽卻 也思索得很深刻。2004年,秋兒有了「行走的學校」的構想─「嘴巴路線」邀請夥伴談城市印象,「腳底路線」邀請同好用感官在所在的城市裡行走,向環境向 伙伴向自己學習。


秋兒談起創造「行走的學校」的構想:「想用台灣島裡『南方』的角度來看整個大環境,思考這會是怎樣一個世界?起點是因為好奇。不懂高雄藝文發展為什 麼一定要向台北取經,當那麼遜的癟三角色,沒有自信,缺乏冒險跟新的可能性…我們想要讓城市裡有那麼一點好玩偉大的東西出來!


「在『嘴巴路線』時,我們談城市角色與自我定位,看環境社會議題。像是談台灣歌仔戲的可能,高雄劇場的行屍走肉,從樂生保存運動看高雄。有一個系 列,我們談南部劇團拿政府錢而死掉,聯想到台灣整體的劇團發展也是這樣,看到制度形塑人對市場現實面的忽略,跟隨評審委員的補助口味創作,走高格調,把藝 術丟到半空中,和芸芸眾生分開,而政府補助設計又不完備或不持續,市場消費人口沒出來,市場口味的作品沒出來,劇團就死掉了。另外像是流行音樂中心的計 畫,想比照雪梨歌劇院規模建置,我們批判這樣的政策不切實際,因為專業人才跟核心表演者不足,找國外樂團成本太高,消費人口還沒被培養出,根本不可行。」 秋兒感嘆「擦槍走火總會談到政策的問題」。


2007年「腳底路線」啟程,至今走過了…
[peo-1104-01-2]

行走的學校之腳底路線,走進城市的脈動裡﹝繪圖者:Leoliu﹞


「高雄港繞一圈」開展港都城市的底層體驗。


「野渡高屏溪」奇想用保麗龍漂浮前進,實則為水管匍匐,行走的方式總有出乎意料的創意。


「走索後勁溪」同行夥伴讓旅程儼然是個植物大觀,還有走進水溝、撞見x塑公司壯觀違建的傻眼。


「一心到十全」勇氣百倍走完高雄遠近馳名的平行一到十。


「橘線西向東」沿著高雄捷運橘線行走看盡施工的艱辛,要在營運前來段錯過了無法重來的記憶。


「穿過月球路」阿蓮到旗山,見識雨大土軟生命力強,發想不如闢為觀賞竹子的林道。


「穿洞之旅」潛入巨大珊瑚礁洞穴時高時低曲折的路徑內,還誤闖廢棄營區。


「南星計畫」看大林蒲沿岸傾倒巨量建築廢料在八年間填出的80公頃海埔新生地奇蹟,怎樣集加工區與重工業之大成,胃納龐大勞工族群在這嚴重空汙的土地上拼搏。


「綁架飛碟」突擊左營楠梓邊界的幽浮基地,展現地球人的主體性。


「走入1909」帶著百年前的老照片,找到當時拍攝者的位置,穿梭在百年間的時光裡。


「臨港線繞一圈」考驗參與者每人設計一輛能在鐵道上行走的車的功力,在現在要保存的停用的「臨港一」上闖蕩。


最近一次「城市內部」,進出高雄捷運紅線五大區塊,走訪民宅交朋友,從在地居家生活中領略城市樣貌的縮影。每一段記憶都是秋兒與夥伴踏出的城市故事。


走完就埋個種子在內心等待發芽?沒的事。交作業可是必備的禮儀!透過照片文字影音創作,將現場感受到的,透過腦袋情感表達,成為文化性的東西。


任何行為就僅止於行為,要它產生意義就得靠我們思索,不管事前事後。然後我們看待自己或環境才會越踏實深入…以下不厭其煩再重提一下行走的學校之於行走~ 」


<< 行走本身就是一所學校…所有一起參與的人都稱同學。主要以人類自身最簡單的行走方式,去感受環境和自己。*請試著將自己腳底的感覺延伸到腦袋…也許可以給 自己一個簡單作業,譬如寫些什麼或畫個什麼或…然後透過豆皮部落格放置或連結。>> 摘自豆皮部落格


除了要參與者交作業,秋兒自己更 是用心的做足了功課,路線發想、過程側錄、作業邀集、回來後花更多力氣構思剪輯每條路線的故事。好幾年的堅持,為的是成就「自己文化研究的元素自己創造」!秋兒不虧是藝術裡養出來的孩子,心心念念用各種美的、本土的、草根的、有生命力的方式,回饋給我們深愛的世界,並且堅信每個人都有能力創造。


 [peo-1104-01-3]
20071210野渡高屏溪,跋山涉水﹝攝影師:Leoliu﹞

[peo-1104-01-4]
20071210野渡高屏溪,當時車過即強烈震動的雙園大橋,斷裂於今年八八風災。﹝攝影師:Leoliu﹞

 

「行走是認識地方的好方法,透過google地圖激發路線創意,用想不到的方式走想不到的路線。有意識的走,有意識的觀看。我們過去的教育跟社會發 展和環境是脫節的,學制讓人到外地讀書短期的停留後離開,總要想個辦法讓邊疆城市能玩下去。透過實際的行走,知道這個空間的特色歷史,在過程跟人互動,跟自己相處,內裡深層的東西會出來。行走的一開始沒有清晰的運動性的目的性,可是走過之後,週遭事物的變化你會開始關心。文化運動能量先要誕生有能思考性的人,對環境的關照從城市記憶開始累積!」因為相信,所以秋兒堅持。


秋兒在行走的學校裡綻放熱情,而且慷慨分享:歡迎複製模式,設立分校。秋兒以「關切環境和社會比講美學還重要」的初衷之名,想邀請有興趣的人在自己所在的城市裡行走、遊戲。


在行走學校裡,可以冒險可以運動可以思考可以感覺可以嚴肅可以浪漫可以嬉鬧可以懷想可以深根,用身體想像,用情感記憶,一起把心種在餵養我們長大的這塊土地上。


下次開課在11/30,號召機車勇士共闖潭底山─永安─下寮─崎漏村路線,走訪300年前「岡山海岸」的物換星移。希望我們有機會一起同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