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05-30 中國時報

二○○四年前總統陳水扁為尋求連任,喊出和原住民族建立夥伴關係,高雄縣隨即出現「高砂國」,響應他所提出「國中之國」概念,但一個月不到即遭拆除。紀錄片《獨立之前》導演蔡一峰認為政府一直以來沒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原住民,導演馬躍.比吼更說,政府經常釋出善意,但「沒有設身處地的善意就是白費心」。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從五月十二日到十六日在高雄電影圖書館,舉辦《映像公與義》影展,並針對獲得評審獎的《獨立之前》進行映後座談會,由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林孝信主持,並和該片導演蔡一峰以及同樣是紀錄片導演馬躍.比吼共同與談。

本身是阿美族人的馬躍表示,大家常說「族群融合」,但這卻是他最怕聽的話,因為原住民才是被融合的人,就像很多人在漢原聚集場合愛唱「我們都是一家人」,但就是因為不是一家人,才要高唱一家人。

對於《獨立之前》一片,探討到高砂國以及都市原住民何去何從?推動原住民「找回自己名字」運動的馬躍,強調他很重視名字,就像「高砂」二字,是日本人對原住民的稱呼,大寮的高砂國以被稱當成部落的名字,可能無法得到大多數原住民的認同。

他緊接以中研院學者習慣稱呼原住民族是「土著」為例,他也曾經抗議,學者雖然說「土著」之意是和土地連結較深,沒有歧視的意思,但他認為,只要被稱呼的人感到不舒服,就應該給予尊重。

他進一步指出,原住民在城市中常成為低階勞工,因為薪資低加上不習慣住在公寓大廈中,而產生都市部落,卻被視為違章建築,若依法究辦,原住民絕對不會獲勝,就像台北縣的三鶯部落,因為法律所依據的是漢人觀點,原住民只是被迫接受。

不論是民間團體或政府常常釋出善意,如在蘭嶼建低價國宅建築,卻不符合達悟族的傳統生活方式,馬躍語重心長說,「愛心和善意,若沒有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恐怕全都淪為白費心機。」

蔡一峰則說,他當時進入高砂國頗感驚艷,認為可當原住民自治實驗區,但沒想到一下子全拆光,以他曾拍過幾部有關原住民紀錄片,發現現有的原住民文化園區全是示範表演用,顯然政府長期以來沒有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原住民問題,他期待未來會出現類似高砂國的都市原住民部落。

在觀賞該片後,林孝信指出,都市原住民因為生活的辛酸和痛苦,才會到「高砂國」居住,片中所呈現的問題相當深刻,但若能讓提出「國中之國」概念的人或陣營表達看法,以及同樣是綠色執政的高雄縣縣長楊秋興現身說明,將可更清楚看到全貌。

林孝信也說,很多問題都可以政治經濟角度分析並獲得適當解釋,包括文化,但文化有相應的獨立性和特殊性、敏感性,不是可以完全化約,對民族、文化應該有更寬廣的視野,並有更多元的想像,才是現今世界主要潮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