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次走進高雄車站捷運站,總會看到這幅大型廣告燈箱。不管如何忙著趕路,我都會讓自己的目光好好地停留在它上面。

我常在想,所謂的「習慣的一切」究竟是什麼?

有一天,騎車回家的路上,我的腦子突然跑出一個問題:為什麼人要坐在椅子上?人為什麼要發明「椅子」?

是因為先有「坐」在物體上的經驗,突然發現這感覺真是舒適,所以想要永遠保有這個感受,於是想辦法一次次地創造、改良出方便使用的這個叫做「椅子」的東西?

而「椅子」這個物品的持續改良,是讓「椅子」去「習慣」我們的身體?還是讓我們去「習慣」不能沒有「椅子」的日子?

為什麼大自然裡並沒有任何動物,需要製造出某些「傢俱」才能「舒服」地過活?又什麼叫做「舒服」的生活?

之前爸媽要我買下小阿姨將出售的二手車(才1萬元),好方便我需要到處奔波的工作,當時我整個人非常地抗拒,一方面是考量養車的常態花費,另一方面,主要是因為我並不希望我被「車子」改變了行動的習慣。

我很清楚,一旦有了車,那種專屬個人空間的私密性、速度的便捷、不必風吹日曬的舒適移動過程,會很快地讓自己一步一步走向「依賴」車子的狀況。如果有了車,總有一天,我必定會變得跟許多人一樣,去哪都要開車,也慢慢變成只願意開車,再也不願在大太陽底下,騎著小噗噗,在大馬路上流汗、朝著目的地進行長期抗戰。

很多時候,物質的便利性就擺在那裡,如此容易接近、如此令人心動、如此強烈吸引著我們期待逸安的身體。

現代社會的種種物欲,橫流得理所當然,充斥得無所不在,「接受」物欲是常態,「拒絕」可能是莫名其妙。

不知是多久以前,我開始察覺人類社會的荒謬性:我們自己建立了一整套社會系統+價值觀+規矩,然後要求我們自己去遵守,於是所有人乖乖順服,不敢造次,一出生就呱呱落地在一個由我們自己一手打造的框架世界裡—關於性別的、身體的、家庭的、人我關係的、生涯走向的、階級的....各種或明或隱的框架。

然後,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某些時候,於「符合世俗習慣」與「聽從自己內心真正渴望」兩個端點中,反覆經歷掙扎、矛盾、痛苦的過程。

 

所以,究竟什麼是我們「習慣的一切」?有多少事早已成為我們每日「習慣的一切」,但我們卻可悲地絲毫不察?

 

CIMG240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