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看到報上「長征72公里挑戰高海拔 近5千單車手尬新中橫」的新聞,心裡有一種奇妙的感覺。

-----

【新聞內容片段擷取

2009-05-18 中國時報   沈揮勝/南投報導

「〔2009永不放棄─探索新中橫]比賽十七日清晨在水里開跑。包括來自美、澳等十一國及台灣總共近五千名的單車選手,以韌性毅力,挑戰玉山塔塔加的高海拔落差,和長達七十二公里的山路。最後賽事成績揭曉,分由馮俊凱、曾筱嘉稱霸男、女組。

從水里至塔塔加 全台最難山路」  

賽事路線由海拔約兩百公尺的水里街區起跑,循台十六省道在頂崁往日月潭的岔路口轉入台廿一線(即新中橫)七十六K處,經新、郡、安、地區續行至信義鄉豐丘、神木。事實上,這一個長約卅八公里的路段,地勢比較平緩,適合「暖機」用。 」

塔塔加標高約二六一○公尺,從水里出發需攀升二四○○多公尺,對一般騎士算是極限挑戰;尤其從指標一一一K的草坪頭起算,卅七公里上升一千兩百米,加上沿途盡是崩崖,地形相當險惡。

所幸多數騎士多以朝聖之心,來挑戰此全台難度最高的山路,邊騎邊瀏覽美景,或仰首瞻仰玉山,多數在中午以前抵達終點。」

-----

2007年,我參加了同一場活動—「永不放棄─探索新中橫」。那時因為一些神奇的機緣巧合,我決定一個人報名,跟著同隊20位左右的陌生男車友同行,前往新中橫挑戰自己。

那一次的騎乘,我一個人獨行,一個人反覆與踏板韻律對話,一個人咬著牙一釐釐往上爬升。

我知道我那次的身體狀況很好,全程穩定踩踏,也很順利地騎到了最後的終點—塔塔加。

那次的挑戰成功,我看見自己的更多可能性;透過參與這隊完全不認識的男生團體,我察覺到自己的一些個性與特質;最神奇的,是那次騎完下山後,博源前來詢問我的背景與來歷,相聊甚歡,我開始跟著他去認識他的社區—土城,進而認識了淑英老師與其他居民,從此,我跟土城的淵源綿綿漸長,一直至今。

那時騎完後,我寫了一篇心得如下,今天再讀,仍鮮明感受得到裡頭的種種悸動,彷彿昨日。

==
 
騎完新中橫,就像作了一場夢,霧中的夢。

當初錯過了活動報名的期限,但實在是喜歡騎山路,所以儘管沒有熟悉的朋友作伴,仍厚著臉皮請陌生的車隊讓我陪騎。在正式上路之前,我決定將這次的騎程,當作老天爺給的探險與磨鍊。

沿路,許多山麓一路相伴,好幾次我遠遠看著那些山影,總被它們迷到嘴巴都張了開來。大自然用這麼簡單的線條跟色彩,就勾勒出難以言述的魅力,人們卻得花上無數心力,才模仿得出一絲精髓;更別提及大自然深藏在靜默中的禪意,至今我們世世代代仍試著深思明白。

遠方,另一個山腰上,騎著腳踏車的人們在山的身上努力爬著,一位位車友的身影,就像一隻隻渺小的螞蟻,雄心壯志地想要登上心中偉大的高點。

當鏡頭一往後拉遠,畫面只剩巨大的綠山,螞蟻們微小的身影消失了,隱在某處綠意中,一點也不顯眼,甚至讓人懷疑牠們是否仍存在?就像去年參加「太魯閣馬拉松」,在筆直高聳的山壁群中,根本看不見跑步的人們,我們是如此微小。

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如果想擺出一絲驕傲的姿態,都變得卑渺可笑。

我貪心地帶了一台相機,就放在腰包裡,但其實一直到抵達終點之前,我只停留照相一次。

756842341_48ffd0c5c9.jpg

◎別的車友拍的照片,我正好在一旁被拍到,這是我這回新中橫之行唯一的一張騎乘照

除了因為我決定保持車子行進的速度,不想停停又騎騎,此外我也試著讓眼睛去學習,將眼前的光影與色彩,直接映在腦海裡。如果當下真的用心地「看」了,我想,最後到底有沒有「照片」,也許不會是旅程的「唯一」憑據。
41公里的補給站重新出發上路後,身體的疲憊感慢慢增強,除了加倍專注於體能的調整,其他的五官根本無法維持敏銳度,路邊的景象對此時的我而言,其實已經變得大同小異。往前望去,一整排車友慢慢地不斷輕踩,乍看之下,車友們彷彿都失去了意識,只剩一雙腳仍繼續轉動,我們都在用「慢動作」騎車。

這幅景象讓我忍不住想起卡通「佳麗村三姐妹」裡,主角阿嬤的自行車選手孫子「冠軍」,在被壞人抓走之前,也是這樣只剩雙腿在轉動,想著想著我忍不住咧嘴一笑,但為了保留體力,我的笑是沒聲音的。

triplets07.jpg 

在不斷地重覆踩踏下,海拔高度慢慢地往上升高,我開始感受到一陣陣冷風,捉摸不定地迎面拂來。那樣的冷冽質感,是高山名產。 接下來的路程,冷風越來越強,雲霧也越來越濃,能見度變低,來去的汽車都開起了大燈,腳踏車在大霧中變得很不起眼。

由於氣溫變低,之前因炙熱而引起的煩悶情緒,漸漸地獲得抒解,騎起來很是舒服。
 
不過,雙腿這樣不間斷地踩踏了5個小時後,肌肉會痠也就罷了,心情的調整更是一大考驗。雖然涼風讓人愉快,心裡還是忍不住覺得浮躁:「我到底還要踩多久?」
 
對面車道有越來越多的車友從終點往回折返,他們在下滑的同時,總會幫我們這些還在努力上爬的人加油打氣,「加油!再七、八公里就到了!」什麼!還有七、八公里?在逐漸失去耐性的此時,超過「5」公里的數字聽起來都非常地刺耳。
 
煩歸煩,該前進的還是得前進。我繼續認命地踩著,沿路試圖轉換心情,這邊東看看、那邊西瞧瞧。
 
往道路的左邊往下望,根本看不到任何東西,因為只有一整片白色的大霧。仔細一看,那片「白」跟平常習慣的「白」不太一樣,多了一點亮光,多了一點炫目的銀色反射,亮得好純好淨好濃,是我從來沒看過的景象。

往道路前方望去,霧氣輕盈地飄動,忽聚忽散、忽快忽慢。下滑的車友們飛馳而來時,你看到的其實是一群從白色霧海中,突然乘風破浪而出的奇速勇士。「咻~」的呼嘯一過,他們的身影又隱在另一片神祕的白海之中。

CIMG5392 拷貝.jpg
 
慢慢地,從終點下滑的車友越來越多,路旁的里程數字牌也越來越接近終點的「145 km」,心裡雖然為之一振,但目前雙腳可以踩出的速度,再怎麼快也無法高過時速6km,所以此時我們就像一隻隻烏龜,明知終點就在不遠處,卻怎麼也走快不了,只能既期待又保持耐心,一步一步努力拉近自己與終點的距離。
 
不知過了多久,對面車道有一個正在下滑的車友,以非常有活力的聲音,轉頭對我們大喊:「加油!剩不到2公里了!快到了!」我一聽,整個人像是被電到了一樣,並不是因為對「2公里」有反應,而是他那股那麼想幫我們加油的真摰與熱情,讓我非常感動。

我想起去年在「太魯閣馬拉松賽」中,一樣是最後2~3公里時,我們一群人在隧道裡瘋狂地衝刺,前方看似遙不可及的隧道口,也是有一個激動而誠懇的聲音,不停地朝著隧道內喊著:「加油!隧道外面就是終點了!加油!」我那時沒有一秒不想停下來用走的、沒有一秒不覺得自己的腳真的快不行了,可是就是因為那道聲音如此真摰,讓我覺得他這麼努力地為我們打氣,我們怎麼可以不努力呢?
 
陌生人的無條件鼓舞,總能帶來不可思議的能量,成為我們在關鍵時刻勇往直前的燃料。

 
因為那位車友的打氣、因為看到他對我們大喊時臉上認真的表情,我再次提起幹勁,假裝忘掉肌肉的痠痛,用最大的努力拚命踩踏。
 
終於,「塔塔加」的路牌出現在眼前,兩株著名的巨大「夫妻樹」也現身於天際線。往前繼續騎到一個轉角,遠遠就看見一個男生站在路邊,幫每個車友打氣。他對我說:「加油!只剩500公尺了!」
 
500公尺!」聽起來很近,但我心中似乎沒有太多興奮,只覺得「終於要騎完了!」在這最後500公尺的騎乘中,我又想起去年騎武嶺時,因為天氣的惡劣,讓所有人騎得非常痛苦。在冰冽的冷風與寒雨中,所有選擇繼續往前騎、然後邊騎邊流鼻涕的人,都是天大的傻子,卻又傻得讓人難忘。

我記得那時我已經冷到無法承受(身上只穿著薄薄的上衣、短褲、及一件溼透了的風衣),但心裡就是不願放棄攻頂,所以跟著一排同樣發抖瑟縮的車友,僵硬地踩著車輪前進。在那樣的惡劣情況下,當地上一塊「500公尺」的倒數里程牌出現在我眼前時,我幾乎是同時就掉下眼淚,久久不能自己。那時,臉上的水不知是雨還是淚,身體的顫抖不知是因為冷還是激動,那塊「500公尺」的牌子,代表著我真的即將完成一項考驗,代表著自己承受的一切痛苦都即將有了交代。
 
由於去年武嶺的經驗太慘痛,所以這次騎新中橫就顯得輕鬆許多,同樣剩下500公尺,情緒的變化是截然不同的。
 
最後,終於,在前方的大霧中,我看到一個充氣大拱門,一堆人聚集在前方,熱鬧滾滾的模樣。一個大哥幫我引導方向並說「這次是真的到了!」,我哈哈大笑,心裡想:「是的,我知道!」

6小時54分鐘,我真的騎完了。

CIMG5398.JPG

CIMG5415 拷貝.jpg

CIMG5404.JPG

◎騎完後累得倒頭大睡的車友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