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藝術治療進階課程,享受了舒服的一個下午。

一直以為自己只喜歡粉蠟筆,因為可以憑著力量,在紙上刻下踏實的痕跡。沒想到,今天老師讓我們使用大量廣告原料,土包子的我,在液狀流動的色彩中,看見另一種表達的力量與魔法。

在全開的大紙、一大片專屬的空間中,我的身體得以使用不同以往的方式與力氣,透過液態質感的各種顏色,或滴、或灑、或乾撇、或全塗...,嘗試不同能量的闡發。

對事物的不盡了解帶來「未知」,而「未知」讓人驚喜,然後驚喜帶來更多覺察與看見。

CIMG2229.JPG

◎一開始用蠟筆畫曼陀羅

課程最後,老師播了一部法國影片片段(公視出版,「壞孩子」),片中呈現一位代課老師因為一直無法與班上一位封閉自己的小女孩對話,而決定化妝、換服裝,扮成小丑娃娃與她對話,才得知她在家裡受到父親的性侵,心裡留下創傷。

看完影片後大家進行討論,我提出自己的疑惑:

片中因採用劇場的「角色扮演」,將情境、角色、關係....等元素給具像化,也因為「扮演」本身具「行動性」,所以片中該名老師得以透過扮演「小丑娃娃」這個安全的、保持距離的「第三者」角色,不僅在對話中獲悉小女孩的心聲與狀態,也能以「小丑」的身份,主動向小女孩提出「是否願意改變」的邀請,為小女孩帶來直接的觸媒,帶來現實生活中進行實際轉化的行動可能性。那麼,視覺性、作品性的「藝術治療」除了「呈現、紓發、覺察」個人的狀態,是否也具有引發實際行動轉化的可能性或「有效性」(註)?或,「藝術治療」是否將「現實行動轉化」視作「必要」?

(再次整理我提問的原意:我感受到的藝術治療似乎強調「自我察覺」、「自我對話」、「自癒」,相較劇場裡因人與人合作互動的必然性,而有更多彼此刺激對話的機會,也可帶來更多思考現實行動的可能性,所以我對於藝術治療是否具「轉化現實行動」的野心感到好奇。)

(註:行文至此,我已看見自己的矛盾:什麼叫「轉化」?什麼叫轉化的「有效」?是指「看得見的具體行為改變」,還是「態度/意識的改變」就算?我從以前便堅信後者就是「轉化」的起點,不一定要有實際行動的外顯才叫「轉化」,但為何我今天仍以「外顯行為」的改變,作為向老師提問的前提?原來我並不是完全認為「意識」的改變就是「轉化」?)

老師表示,藝術治療本身是具現實轉化性的,但它的方式相較戲劇治療等類型而言,較溫和、內蘊,需要長時間的累積,也可透過自己「一個人」就能進行持續不斷的轉化準備。而且藝術治療與其他治療不同之處,在於它會留下具體的「作品」,作品的可保存性得以幫助我們在任何時空裡,回頭檢視自己一路狀態的改變,這是戲劇等其他類型藝術治療的「當下性」較無法擁有的一項特質。藝術治療也許不如戲劇治療等方法來得「當下、即時、強而有力」,但它絕對具有深刻的轉化力。

大致上我可以理解老師的說明,雖然自己並沒有長期藝術治療的經驗,但我想起了,最近參加的侯俊明曼陀羅作品巡展與講座活動。

當初侯俊明的展覽訊息之所以深深吸引我,並不是他的作品內容,而是我實在很好奇,他為何從一個尖銳憤怒的前衛年輕藝術家,轉為今日不斷走向群眾、推廣曼陀羅的溫和男人。從專注於自我創作,到積極接近人群,「個人→擁抱大眾」的轉化吸引著我。

在他前後期的作品展示與現身說法中,我實際感受到他8年來透過每日畫曼陀羅的自我照見過程,一步一步漸進調整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與態度,最後終於走出某些困頓與糾葛,逐漸找到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新階段—成為「父親」的方法,並開始對外、對更多民眾,進行曼陀羅的推廣工作坊。

 CIMG2020.JPG

◎侯俊明展覽文字說明

在侯俊明的作品中,我看見他對自己的全然誠實與勇敢,以各種力道狠狠揭露自己的脆弱與無力。一張一張作品,堆疊出他驚人的檢視生命能力,然後那些曾用筆畫出、寫出的生命過程,終究化為愈見愈明的力量,幫助他走出混沌,迎向另一個天空。

今天藝術治療老師對於藝術創作治療對人的行動轉化說明,讓我想起了在侯俊明的座談分享中經歷的深深感動,也許,藝術是否能帶來意識與行為的具體轉化,已不證自明。

我想,所有關於「轉化」的想像,最基本的原則,仍在於「接近自己」的願意—只有覺察了,才能帶來接下來各種行動的可能性。尤其是與「人」密切相關的所有工作者,要先把自己準備好了,才能有能量去接近別人,才不會傷人又傷己。

CIMG2011.JPG

 ◎侯俊明與他的作品(版畫)

◇侯俊明曼陀羅畫展:http://gallery.nctu.edu.tw/0811_legendhou/show.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