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共只有三人全程投入側拍工作,而參賽團隊一共18組,因此每個人必須負責跟拍6-7組的參賽團隊。

這七天,從踏入主辦單位為我們安排的住宿處白色古蹟老房子開始,我們展開鎮日追著參賽團隊行程跑的日子無論是電話追蹤、或路上巧遇團隊順便追問行程...,我們三人總是各自握著一台小DV,單槍匹馬地出沒在橋頭的不同角落,跟著團隊移動。

白天,在拍攝現場,我們在一旁紀錄各隊的工作過程,也悄然靜觀他們的所行所言,感受每一隊截然不同的特質無論是拍攝風格、呈現故事的方法、或團隊成員間的分工、相處態度。

晚上,回到住宿處,我們三人各佔房間一角,像學生一般乖巧,默默重看當天拍的影帶內容,用功整理場記表。然後,打電話一一跟各組聯絡,確認他們隔天的拍攝行程與場地、場景重要性,然後安排明天跟拍的隊伍順序。

有時,我們晚上也出門去跟拍團隊的夜景過程,然後拖著疲累的身體回來,繼續完成場記表的整理。

由於幾乎所有團隊都計畫在1/21週三之前完成所有拍攝工作,留一天半作剪輯後製,因此,這七天前半部,我們天天盯著時間趕行程、天天咬著團隊的行蹤不放,心裡總是掛念會趕不及拍到重要的畫面,或某某隊的跟拍面向不夠充足。

記得週二那天,因為各隊行程安排的關係,我竟在一天內紮紮實實跟拍了七組,當晚我回到房間、終於好好坐下來時,緊繃奔波了一天的身體,像散開的葉子,攤在地上不動,再也不想起來工作了。

這七天的後半部,雖然跟拍行程減緩,但仍安排了訪問或補拍的約,在工作上的心境並未因此變得輕鬆。

又,今年是金甘蔗第一次將活動場域,正式往外拉到社區—從團隊的住宿、吃飯、拍攝場域,均從以前集中於橋頭糖廠內部,往外擴展到整個橋頭鄉。整體影展的活動規模雖然變大,場域變廣、變分散,面向變複雜了,但負責側拍紀錄的成員人數卻與前兩屆相同,而且我們沒有太多相關經驗,所以不管在聯繫團隊上、在拍攝工作的彼此支援上,都格外需要費時費心力。

對於影像菜鳥如我來說,這是一項耗神耗力的挑戰,我的生活從沒像這週如此奔波忙碌過。

DSC_065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