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劇場 (36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看完孩子們打拳,我們進辦公室喝茶聊天。

忘了是怎麼開始的,我們突然一時興起,決定要來做流動塑像,送給這些辛苦表演給我們看的孩子。

已經洗完澡、穿著睡衣的巫婆不顧形象地準備下場,結果一旁的妹妹看她一身桃紅睡衣竟然要表演,還問她:「妳喝醉了嗎?」。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流浪歸來的訪問稿,跟珮真來回討論多次後才完稿。

因為當初我記憶匣子一開,跟珮真分享了太多正式踏入追尋民眾劇場道路之前的狀態細節,以致於讓她被我搞混了,後來得花較多時間校正實際的細節,真是對珮真感到抱歉;再者,也是因為文中對於劇場現狀的簡要描述,我希望可以更客觀、更精準,所以得向珮真進行較多的重新說明與分享。

而這一整個述說、整理、確認的過程,讓我重新看見自己一路成長的狀態,也欣喜察覺,原來過去跟系上同學格格不入的四年大學生活、六年從事藝文活動策畫的正職工作,看似起伏多端、轉換頻繁,每一步卻都幫助我更看清自己的「喜v.s.不喜」、「適v.s.不適」,最後終於在幸運之神的眷顧下,找到了讓我願意完全投身的志業—「與民眾親近的劇場」。

我永遠會記得,那天第一次接觸到「被壓迫者劇場」理念時,我整個人不可思議的激動與震撼。現在想起,我知道那是老天爺幫我開啟人生新頁的一個起點,謝謝這短短幾年來,我有機會認識、接觸到的所有前輩與同好,這條路也許永遠不會變成經濟生活穩當的保證,但我知道,我未來的人生會因為它而越來越豐厚美好。

我很幸運,我祈願可以繼續幸運下去。面對不知何時會畫下休止符的人生,我會用最大的努力,讓自己把握任何機會,讓自己值得幸運。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社福機關孩童劇場課的倒數第二節,下課之前,我請大家分享從去年12月到現在,他們來上這系列課程時都有什麼感想。

第一個人說:「課要結束了,很難過」;第二個帥哥說:「很happy,h-a-p-p-y喲!」;第三個人丟下一句神祕的「沒救了」.....。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說好,比方說他們就覺得像此時此刻的「討論」很無聊(因為步調太慢)、有時活動太不刺激了...。

一項一項,一個小朋友將大家講的感想寫在圖畫紙上,他們雖然都只講得出短短的幾句,但跟三個月前,怎麼樣就是不開口相較,我覺得他們一開口講話就像珍珠落玉盤,珍貴又好聽。

CIMG9746.JPG

憨厚可愛的U,乘我在聽別人講感想時,一直打量我的正面,然後回頭把我的臉畫在紙上,也把她自己畫在我的臉旁邊,兩張臉都微微地笑著。此外,她竟然還畫出了我第一堂課帶去的韓國鑼,而且叫我在鑼中間寫上「韓」一字,我感到既驚訝又驚喜,想不到她竟然記得這麼小的細節。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週,雲霄飛車帶著我的心,經歷各種高低起伏的震動,五天的旅程下來,心神的專注投入讓我絲毫無察時光的瞬間即逝,一轉眼卻見自己面容的枯黃憔悴。

好像約好的一樣,不同的工作都剛好安排在同一週,每天面對不同的團體,或與不同的人碰面、上課,甚至接收到意想不到的驚喜,我的細胞應該累倒了不少。

情緒波折最多的那天,早上在課堂上處理一群男孩集體公開惡意羞辱、排擠一位瘦小同學的狀況,雖然以前讀過霸凌的資料、參與過相關的教育劇場討論,但當現實場景無預警出現在面前時,心底那股震撼仍然強烈而真實地存在—實在不敢相信理應單純天真的年青小朋友,竟如此理直氣壯地對同輩施予惡意。我在課堂上花了極大心力進行處理,課後另外留下幾位關鍵同學談話、了解。

當我帶著專注投入之後的疲倦精神,騎了40分鐘的摩特車回到家打算休息時,一打開門看見一個大紙箱,上面寫著"Korea Post"。打開箱子後,看見Hamsesang劇團為我準備的米製零食,包括我在韓國時最愛的"bong-ti-gy",我當場感動得簡直要掉淚—尤其在經歷一個小時前,對小朋友的惡意行為感到震驚、失望之際。

CIMG9296.JPG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詩言志,歌詠言  ──  一人一故事劇場.詩與樂師工作坊系列

首部曲:詩與舞台的相遇

如何在聽完說故事人的故事之後,即興完成一首詩?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作坊目的:

一場較佳的一人一故事劇場演出需兼顧藝術性、社會性與儀式,而戲劇呈現的美感層次與故事中社會層面的表達,需要不斷的練習與學習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每週四跟社區夥伴一起進行的劇場課,常耗掉我許多時間準備,也耗去我許多時間反思與自省。

自己過去在接觸這套劇場系統的過程中,因一些面向而常心存質疑與保留。但越是看不清,我越想找辦法試著從更多角度去看,因為只有越接近它、越多實踐累積,才能看見關於它的多元面向,也才得以從更完整的目光或角度,去對照當初的質疑出發點,而不只是單薄的主觀批評與盲問。

知名的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曾說:「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夠好,那麼一定是你靠得不夠近。」我想這句話也可以改成:「如果你對一件事很容易在短時間內下相似面向的評斷,那麼一定是你還不夠了解它。」(改得面目全非)

因此,對我本身的期待而言,這門沒有被任何官方資源、經費所限制的自發性課程,可以算是一次實驗性的嘗試,看看自己可以從過程與互動中,得到哪些不同於以往的觀察與思考。

但,這「不單純」的個人動機與期許,讓我在備課、課堂上實際面對成員時,反而不自覺回過頭來被它所框架。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年8月8日一人一故事亞洲聚會在台灣!  APG in Taiwan Aug 8th, 2009!

 

事總是從悅的心相遇開始!

一人一故事劇場因為有你、有我、有她和他的投入,得以在世界各地持續發展與茁壯。一一擬爾劇團(台灣)抱著辦喜事的心情,希望集結大亞洲區的一人一故事劇場夥伴們,將於2009年8月8日至10日舉辦「2009年一人一故事劇場亞洲聚會」(Asian Playback Gathering 2009,簡稱APG2009),邀請您帶著喜悅的心,來聊聊彼此的故事藉由經驗交流一同學習玩樂,串起亞洲的故事紅線。並於8月5日至7日有會前大師工作坊提供深度學習。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甄選台灣代表赴韓國參加「2009東亞青年藝術節暨訓練者的訓練計畫」 

img_222_1156_0.jpg 

 

【參加辦法】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短短九小時的劇場課程,可以如何與「社區文化地圖」的印刷製作進行連結?

12月拜訪吳里長,談定嘗試以劇場方式來進行「社區文化地圖」的印刷製作後,我如是思索著。

在較長期、較完整的「社區劇場」課程中,「製作社區文化地圖」是幫助參與者對自己社區展開重新「看見」的有效活動之一。透過課堂分組,針對社區文化各面向進行討論與描繪後,將有助下一階段的社區議題切入、討論、與呈現。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去年年底開始,跟台南縣一間社福機構的孩子們工作,運用劇場及藝術性表達的相關活動,嘗試讓他們體驗不同的自我/團體互動過程。

我跟孩子的劇場工作經驗不多,更沒跟家庭背景較特別的孩子共事過,事前雖然花了許多時間準備,第一堂課時仍遭遇頗大的衝擊,自此展開每堂課的驚喜與考驗。

幾堂課下來,心情經歷諸多調釋,課程策略也一直調整與嘗試,我不斷反思自己與他們的關係、互動姿態與模式,並思考自己對於開放、平等、尊重的實踐能力。每逢上課日,我整個人就會進入某種微妙的緊繃。

之前經過一週月考、一週我請假(在橋頭為金甘蔗影展打拚)、一週過年,跳過三週的停課後,今天終於又到了上課的日子。

前往上課地點的車上,協會社工夥伴告訴我,之前我請假的那週,孩子們對於停課表達了直率的不諒解與埋怨;然後今天知道要來上劇場課時,大家都表現出開心與期待。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距離去年我們發起「台灣戲劇/劇場聯盟」(暫名)的連線組織,算算也超過半年了。

一開始,我們在餐桌上談得眼神發亮,對於連結台灣各地以劇場進行社會/社區/社群工作的夥伴,心裡無不有份期許與熱情;後來,北、中、南、東區各以自己的步調與模式,進行區域連線活動。

約2週前,我們幾個核心推動小組成員,以及北區召集人陳儷,在石岡媽媽的排練室中,以無比的定力與沈靜,一連坐在地上兩天,幾乎無休息地討論組織的願景、核心精神...等重要事項,期在3月全體成員的親密營中,能與大夥進行更深一層的確認與提問。

連阿豪都特地從達觀下山前來,跟著我們討論了一天。

對於跨區全國的草創性組織來說,對於仍需更多討論與對話的草創階段而言,我們目前先以最大的誠心,獻上「親密營」一道菜,希望當我們跨出第一步,就能慢慢看見眼前的路,然後更堅定地一起走下去。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程一開始,在鎮日跟著韓國民眾劇團生活的日子裡,我不只一次問自己:「這是別人的生活,我到底在這裡幹什麼?」

 

我既心煩於自己人生下一步的不確定,又對自己看似「只是」跟著別人生活而感到心虛。

 

過了一個月,又一天,我在筆記本寫下:「跟著別人生活很容易,但我自己的生活呢?」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為一名民眾劇場領域的菜鳥,我期待自己持續累積自己的社區劇場經驗,與社區/社群朋友進行常態而長期的第一線互動,找到劇場(與相關藝術)精神行動得以「生活化」的可能連結,實踐我對民眾劇場的理解與信仰

 

對於台灣的民眾劇場,我期待所有實務工作者維持對話與反思的能量,擁抱任何碰撞之可能性。並透過更多經驗對話,累積本土相關論述,發展台灣民眾劇場的實踐哲學與方法。

 

此外,實務工作者除了於社區/社群進行劇場工作坊,我還期待大家從第一線民眾工作的累積中,試圖摸索某種台灣式的「演出」風格與模式,透過平易近人的劇場語言進行發聲,以藝術性媒介的特質,在傳播、交流上達到工作坊較缺乏的無遠弗屆性。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韓國民眾劇場與台灣民眾劇場(現以社區劇場為潮流)在實踐上的最大差異,在於前者以「表演」為主,透過演出進行意念及訴求的發聲與促發;後者以「工作坊」為媒介,促進民眾之自覺、培力、社會參與。

 

兩地在民眾劇場發展脈絡、民族性、及實踐路徑上的差異,形塑出兩地實務工作者的不同特質:韓國民眾劇場的朋友,以團體工作行程為主軸,對於身體的訓練、劇場藝術性的鑽研、表演面向的多功及彈性運用,擁有令人讚嘆之功力;而台灣社區劇場的工作者,多為個體工作者,擅於發揮與不同民眾工作時的敏銳與對等態度,並擁有省思對話的習慣與高度能力,開放地迎接任何與彼此互相看見、連結的碰撞機會。

 

韓國民眾劇場跟台灣劇場的演出如此不同,讓我不禁反思:台灣劇場演出與一般觀眾的距離有多遠?身體的訓練在劇場裡可以呈現多強的力量?傳統表演文化對於集體與個體性的凝聚及再現,其實緊密相扣;「傳統」對我而言究竟是什麼?我離我的文化與根有多遠?我想做的民眾劇場工作,與我自己的「傳統」可以有什麼關聯及必要性?還有,一個優質的劇場藝術作品,在同文化與跨文化之間具有的傳播效能,可進一步帶來更大之醱酵交流效益。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韓國民眾劇場引發我對劇場/藝術文化活動與民眾的親近,進行省思。但在過程中,我也從自己的目光,看見韓國民眾劇場在發展上值得探討之處。

 

一、 「通俗化」的考驗

 

韓國民眾劇場的「通俗化」演出,常常伴隨「趣味」的元素與期待。「趣味」可以透過高明的手法,變成真正的「幽默」,即將「趣味」連結至故事議題的深層意涵,引發觀眾進行有意思的「笑」;但「趣味」也可能一不小心徒變成「搞笑」,觀眾被劇中一些浮淺的外在笑點逗弄,咧嘴笑完後什麼也沒留下。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韓國劇場界,主流的劇場聯盟共有400多個團體會員,而「民眾劇場聯盟」只有40來個團隊,相較之下,民眾劇場明顯屬於「小眾」市場。

 

這趟旅行,我拜訪了民眾劇場聯盟的其中一小部份團體,停留的時間只有短短三個月,雖然與劇團朋友朝夕相處,但其實所見所聞都只是整個韓國民眾劇場生態的截面,稱不上全貌。

 

但針對我這三個月的行程,以及觀賞超過40場的演出,我自己對韓國民眾劇場有一些看法與感受。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七零年代,韓國第一場民眾劇場的演出,誕生於社會運動的街頭抗爭現場。

 

那時,一群大學生與社會人士,運用他們之前到處拜師習得的傳統樂器、歌謠、舞蹈(那時,為了反抗美國文化強權入侵,韓國人大規模回頭學習韓國自身的傳統文化),融入民眾的生活故事,為街頭現場的抗爭民眾進行演出。

 

此後,各地紛紛成立民眾劇團,繼續以傳統表演文化的功夫為底,在開放的廣場上,為民眾演出他們的生活故事,直至今天。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韓國朋友朝夕相處的日子,我充份感受到「群體、共同」之價值觀,在韓國文化裡的份量。

  

以民眾劇場來說,民眾劇場聯盟一共有40幾個遍布全韓各地的團體,他們全都彼此認識,而一年一次的「民眾劇場藝術節」(今年已是第21)是他們從全國各地不辭奔波前來演出、團圓的固定時刻。

  

每天演出場次結束後,藝術節辦公室餐廳一定坐滿不同劇團的成員,人人拿著酒杯跟其他團夥伴談天論地。幾杯酒下肚後,便開始有人站起來輪流發表感想,並一起唱歌、打鼓、跳舞,氣氛熱烈、徹夜狂歡,直至清晨才罷休。然後,幾個小時後醒來,迎接嶄新一天的演出行程,並等著與當天才抵達的其他劇團夥伴團聚。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韓國民眾劇場團體身上,經歷過幾次震撼,其中最難忘的,絕對是他們與傳統音樂、舞蹈的親近。

 

在第一個劇團Namoodak停留時,我在練習室第一次看見韓國的傳統打擊樂器。一共四種,而且每種都有2個以上。那時我心想:「他們平常只有兩個人,是要怎麼打呀?」我以為那只是他們個人對蒐集傳統打擊樂器的偏好。

 

想不到這只是個開始。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