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晚上十點,頒獎典禮結束。乃乃、淑慧、阿亮、史威、吳大哥、淑惠、建明老師、飛虎等一票人,回到我們住的白色小房子裡,捧出吳大哥送的紅酒,一瓶接著一瓶喝著。

昏黃的燈光下,幾個人漲紅著臉暢所欲言。

十五分之四得獎所帶來的抽象情緒,讓我無法向現場任何人清楚陳述。在眾聲喧嘩中,我選擇無言,讓那些僅此一次的情緒,隨著紅酒融解在我的血液裡。

吳大哥問我對這次影展的心得是什麼,我腦中浮現這一週波濤洶湧的心情起伏、相會的各種臉孔、以及交錯的微妙緣份。

千言萬語卻彷彿再也無力吐出,於是我緩緩點頭,淺笑小聲說:「嗯,什麼事都經歷到了。」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十五分之四:這是三小—

  

一開始,我就對「十五分之四」的成員組成非常感興趣,也許是因為之前的工作為推廣成人紀錄片影像教育課程,因此對於這組由民間紀錄片培訓班出身的團隊,我有一份不同的注意。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才是國寶啦:奔—

他們是一群楠梓高中的同學,用一種別人學不來的豪氣與自信在拍片。

第一次側拍他們,是甘蔗田裡的奔跑戲,男主角在一條長長的路上,來來回回跑了好多次,每次都是因為導演鏡頭沒pan好而NG重來。

我才剛抵達不到一分鐘,跑得喘噓噓的男主角就蹲在我前方,百般無奈地對著遠方的導演罵「幹」,然後那群圍在攝影機旁的人哈哈狂笑。

在這次所有參賽團隊中,他們是年紀第二輕的一隊,每次側拍他們,聽到那些直爽不修飾的發狠對話,看著他們天不怕地不怕的神情,我忍不住覺得自己以前高中時還真是顯得不知所措而壓抑。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墨社:回家的條件—

我喜歡「青墨社」這個名字,直視字義時,我總看見深淺兩種色澤的交融,也許是指青澀年紀與老熟心靈的拉扯,也或許是混沌社會中欲一闖究竟的青春無敵。

「青墨社」是我第一天跟拍的第一組團隊,導演人豪從開幕那天見面,就展現出他的有禮與隨和,其他團員亦有類似的特質,可以無畏直視世界的那種質樸。他們講話時總是真誠直接,卻不忘保持著一種溫暖的客氣。

我一共跟拍到菜市場、鐵軌黃車廂兩個外拍場景,他們常花許多時間在燈具的擺置與取鏡,現場工作人員們則幾近靜默,不發一語地進行各自的工作,偶爾一兩句話向彼此確認。

對於在旁側拍的我,這種靜默有時是很難熬的一段時光,我真希望多聽見他們的對話,讓他們的個性與面貌可以多揭露一點。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好久不見的朋友與新朋友—

這七天,一些許久不見的老面孔與新面孔,都因影展而露臉前來,讓我們在忙碌中一享重逢的喜悅與熟悉,以及初識的驚喜。

奇峰熱情支援開幕式現場拍攝活動,拍了滿滿漂亮的照片,還無比貼心地買了補給品讓我們享用,慰勞我們第一天乍現的小小慌忙。

Steven現身兩回,大方出借沈重的專業腳架與攝影燈—讓我們用攝影燈點亮前往廁所的光明大道。他也陪nainai進行側拍與訪談,並極盡耐心解決我們的軟體與機器疑難雜症,更總是熱情在電話中進行on-line教學,還不忘留下一些「S式笑話」,讓我們想到就欲磨拳揍人。

阿貴除了沈穩地陪伴nainai兩天的拍攝工作,細心協助相關場記與細節,也提供了側拍照片,以及暖呼呼的高海拔睡袋與地墊,讓我們睡得暖呼呼還不忘踢被。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了跟時間賽跑的心力交瘁,此次影展期間,跟「人」的各種互動與撞擊,又是另一種難忘。

—與自己的團隊成員—

共事過程中,我們發生過幾次磨擦,有一回嚴重到起了口角衝突,那是多年來我第一次跟人面對面破口大罵,三字經毫不考慮地出口。

儘管我們三人多是個別工作,但在一些工作的協調分工、或共住一室的生活細節上,在溝通態度與語氣傳遞上的有意與無意,有時難免造成心裡莫名的不舒服。尤其在影展時程的壓縮與緊迫下,我們三人從以往數週碰一次面,突然被放到另一個場域,密集地在一起生活與合作整整七天,很多相處過程中的磨合,不自覺地在工作的緊繃中被察知、放大。

而在此次互動激烈的經驗中,我也察覺到了自己最易被激怒的罩門為何。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一共只有三人全程投入側拍工作,而參賽團隊一共18組,因此每個人必須負責跟拍6-7組的參賽團隊。

這七天,從踏入主辦單位為我們安排的住宿處白色古蹟老房子開始,我們展開鎮日追著參賽團隊行程跑的日子無論是電話追蹤、或路上巧遇團隊順便追問行程...,我們三人總是各自握著一台小DV,單槍匹馬地出沒在橋頭的不同角落,跟著團隊移動。

白天,在拍攝現場,我們在一旁紀錄各隊的工作過程,也悄然靜觀他們的所行所言,感受每一隊截然不同的特質無論是拍攝風格、呈現故事的方法、或團隊成員間的分工、相處態度。

晚上,回到住宿處,我們三人各佔房間一角,像學生一般乖巧,默默重看當天拍的影帶內容,用功整理場記表。然後,打電話一一跟各組聯絡,確認他們隔天的拍攝行程與場地、場景重要性,然後安排明天跟拍的隊伍順序。

有時,我們晚上也出門去跟拍團隊的夜景過程,然後拖著疲累的身體回來,繼續完成場記表的整理。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7-1/24一整週的金甘蔗影展影像側拍,可能得耗我超過一整週的精神氣力去復原。

原本只是單純因為,剛好吳大哥那邊有組隊的機會,而我過年前一週沒事,正好可以去參加這個耳聞已久的活動。

雖然我一開始對「組隊」的理解,是組一隊去參加拍片比賽,好好地玩一下,後來知道是去幫大會做整個影展的側拍後,心裡雖然有點小失望,仍很快重拾興味。

一方面因為我一直想多了解金甘蔗影展主打的「在地性」樣貌,此次應不失是個近距離觀察的好機會;而且,咱們影像班的同學,有多久沒湊在一起了?再者,如果可以在過年前的空檔,利用一週密集的影像紀錄,讓自己增進新經驗與見識,不也很棒嗎?

也許,正是我們單純的初衷與憨勇(我們的隊名取名為「嗄吱」,即Guts勇氣之意),在沒有考量過多的情況下,決定參與本次的任務。於是上天很義氣地為我們安排諸多境遇,讓這趟一開始看似單純的影像紀錄之行,最後在驚心動魄而百感交集的情緒起伏中結束。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前與阿馨碰面,除了談合作的可能性,也聊到她一路被藝術、劇場吸引的過程。

因為喜愛,於是她持續學習,應用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中,然後發現藝術性表達對於生活模式固定的一般醫療人員而言,原來有頗大的影響及改變。

我想,所謂的藝術創作,真的就是身體的本能。當我們接觸藝術、當我們創作,我們並不是真的在學一項「新」事物,而是在學習如何一層一層剝除社會化、文明化、教育化所在我們身上罩上的枷鎖,練習回到自己「原本的模樣」。

正因直觀的創作,能量全來自我們體內,所以每個人在經歷藝術過程時,總會覺得一種由衷的喜悅、滿足、舒暢,源源自體內而生。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有天,Steven告訴我們,從小他就愛幫孩子攝影,等以後孩子長大,看到照片就會訝異自己的成長過程。

我想起,之前上安寧療護課程,一位醫師在播放一位往生者的生命影像之前,告訴大家:

「接下來這位病患,因為生前很勤著拍照紀錄,所以成長各階段都留下許多影像。等一下我們可以在他的照片中,很快地看完他所走過的這一生。」

然後,我們真的用很快的速度,從這位男士的嬰兒開始,一路看著他成長茁壯,進小學、中學、高中、大學、入社會、交女友、結婚、工作升遷、當爸爸、當爺爺、老去、臥病...,最後離開人間。

他的一生,在短短幾秒的照片中,完整地在我們眼前跑過一遍。

林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